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工作方案 > 正文

县抗旱应急措施

工作方案范文 发布时间:2010/9/30

县抗旱应急措施


县抗旱应急措施

自9月份以来,我县降雨稀少,加之去冬今春气温偏高,旱情持续发展,抗旱形势非常严峻,为做好我县抗旱工作,积极应对继续发展的旱情,切实做好春季抗旱工作,根据上级领导部门“关于做好抗旱工作的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相关的抗旱措施。
一、今春抗旱用水形势分析
1、城镇居民生活用水。我县城镇居民生活用水以开采利用深层地下淡水为主,以浅层地下淡水为辅。由于我县地下水蕴藏丰富,当前深层地下淡水开采量不大,根据地下水开采现状及居民生活用水现状来看,完全能满足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需求。
2、农村人畜用水。自开始实施“人饮解困工程”及“村村通”工程以来,我县农村人口自来水普及率已达51.4%,但尚有近24万人没有用上自来水,其中有6万人还在饮用水质较差的微苦咸水(主要分布在尹巷、沙河等乡镇),对此我县已对此进行了规划安排,共规划浅井群供水工程8处,深井供水工程39处,总投资13452.8万元,将于明后两年彻底解决农村人畜饮水问题。我县没有通自来水的区域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是以浅层地下水为主。根据其开采利用区域水质及开采利用现状,基本能满足人畜生活用水需求。
3、工业用水。我县工业用水是以开采深层地下水为主,以浅层地下水、地表水为辅。根据我县工业用水需求及当前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基本能满足工业生产用水需求。
4、农业灌溉用水。今年我县农作物种植小麦67万亩(折实61万亩)、大蒜25万亩。在第一时段小麦、大蒜抗旱灌溉用水加上白田造墒共计约10000万方。根据我县当前引黄、引徒蓄水情况(当前蓄水约1000多万方),抗旱活动情况(当前浇灌面积近30万亩),尚需继续引调客水才能满足冬小麦、大蒜返青水灌溉需求。小麦拨节水(二水)及大蒜的二三水浇灌需大量引调黄河水,积极开采地下水予以解决。在第二时段前半段是小麦、大蒜收获前的非常重要的一水,共计需水约5000万方,需积极引调黄河水徒骇河水及提取井水予以解决。在第二时段后半时段是夏收后的夏播及抗旱保苗阶段,虽已进入汛期但如无有效降雨则需引调客水及提取地下水予以解决,需水量约6000万方。
结论,综上所述我县今春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农村人蓄饮水,工业用水不会出现较大缺口基本能满足用水需求。农业灌溉用水尚有3000-5000万方的缺口,需引调黄河水、徒骇河水解决,农业抗旱是今年我县抗旱工作的重点。
二、应急抗旱措施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早行动、早部署
我县自去年秋季以来,降水稀少,旱情持续发展,旱情非常严重,当前受旱面积30万亩。我县的主要抗旱水源是引调黄水、徒骇河水,我县又处于灌区下游,每当农业灌溉用水高峰期,引黄情况非常不好,面对旱情持续发展,根据以往的抗旱引水经验教训,提高对春季抗旱工作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早行动,早部署,于2月上旬开始与引黄处联系引黄事项,并于2月8日开始引徒,2月15日开始引黄,春节期间没有间断,截止目前我县共引黄约1000余万方,引河约500万方,有利的保证了我县春灌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由于去冬气温偏高小麦干旱发展较快,我县春灌工作开展较早,在过去腊月家家户户忙年之时,处于我县北部的尹巷、韩庙、沙河等乡镇部分农民就开始进行冬小麦返青水的浇灌,截止目前春灌面积已达到近30万亩。
2、加大节水力度,推广节水措施
在农业抗旱工作中节约用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首先认真分析现有水源条件及用水需求,本着“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对水源进行科学调度管理;其次做到有计划用水,充分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多引、多蓄尽可能多引蓄抗旱水源;再是积极组织群众节约用水挖掘节水潜力,大修防渗渠道,利用田间小白龙(塑料软管)进行田间送水,防止跑、冒、漏现象的发生,提高用水效率;第四,认真分析旱情水情做好群众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节水技术开发上下工夫鼓励种植耐旱作物;第五尽量动员群众做到集中灌溉减少抗旱用水的损耗。
3、加强水源工程建设
首先对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维修使之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效益;其次对淤积沟渠进行清挖加大蓄水输送水能力;三是本着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利用现有水利工程设施,尽可能的多引多蓄抗旱水源;四是抓好机井建设本着以井保丰的原则在第一时段后半段及第二时段利用机井积极提调地下水进行抗旱保丰。五是加强抗旱服务组织的领导,使之更好的为抗旱工作服务。
4、做好旱情动态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防汛抗旱办公室要做好旱情信息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旱情、降雨、蓄水等方面的情况,及时收集旱情灾情并进行分析整理上报,为各级领导指挥调度,抗旱救灾提供依据做好参谋,是做好抗旱工作的基础。


县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二oo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县抗旱应急措施》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