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思想学习 > 正文

明确着力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9

明确着力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明确着力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中央1号文件)。今年春节过后,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在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他们的讲话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意义、主要任务、目标措施、要把握的重点及切实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领导等问题作了深刻的阐述,为我们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明了方向。
“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战略布局在农村发展中的目标要求,也是一项能够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是新时期新阶段“三农”工作指导思想的深化、升华和发展,深刻反映了时代要求和时代特征,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必须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做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一、以发展新产业为着力点,努力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大力发展新产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一要着力调优农业结构,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要按照“优粮、扩菜、强畜、育林”八字方针,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动畜禽养殖小区建设,加快畜牧业养殖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二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通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三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既要立足“三农”,大力挖掘农业和农村内部的增收潜力,又要跳出“三农”,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要确立工业强区的指导思想,用工业化思维谋划新农村建设,把发展思路向工业聚焦,调整工业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要积极培育农村第三产业,引导农民发展投资少、收效快、效益好、就业容量大的三产项目。四是抓好劳务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及不合理收费,不断拓宽农民转移就业的门路和途径。完善对农民工的信息服务,组织实施好农民工转移,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
二、以建设新村镇为着力点,努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城市拉动乡村,乡村促进城市发展,城乡是一个“共荣”的经济整体。要用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用一体化来建设新农村。一是要坚持科学规划。要始终做到“三个符合”,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三个符合”,即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群众的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三个关系”,即急与缓的关系,既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又不急于求成、浮躁冒进;远与近的关系,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点与面的关系,鼓励基础好的村落先行一步,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二是要搞好村镇总体规划。要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明确空间布局和实施步骤,用规划统领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搞好村镇规划。坚持“布局合理、经济实用、功能配套、特色突出、适度超前”的原则,搞好村镇规划。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充分考虑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长远发展趋势和村镇布局的长远变化,既要科学合理,又要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绝不能搞千篇一律、“千村一面”。四是要抓好规划的管理。坚决做到“没有规划不建设,不按规划不施工”,彻底改变农村“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现象。建设新村镇,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以“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灶、改厕、改畜禽圈)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以提供新服务为着力点,努力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新农村必须为农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重点解决农民的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等问题,逐步改善和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使农民逐步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当前的重点,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对特困农民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解决“老有所养”和困难群体的生活问题;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问题;三是完善和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切实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孩子的上学难问题;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广大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以培育新农民为着力点,加快农村科教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建设新农村必须重视培育新农民,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的投入,让农民能够平等地享受到良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资源,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一是要抓好农村中小学教育,确保农村后备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二是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通过科技文化下乡、举办短期培训班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特别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扩大实施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增强农村劳动力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格局,促进农村劳务经济快速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三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先进文化建设为主线,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切实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和谐村、组创建及争当“十佳农民标兵”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
五、以健全新组织为着力点,努力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建设新农村,必须健全新组织,探索和发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型生产关系。一是要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进一步引深以“五个好”为主要内容的“三级联创”活动,提高以“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坚强堡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组织保障。二是要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落实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坚持依法治村,扩大基层民主。三是要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根据农民群众的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队伍等各类新的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联合,改善生产营销服务,延长农业产业化链条,提高生产效率,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六、以拓展新思路为着力点,努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我们一定要摒弃城乡二元结构的思想束缚,从传统的体制、制度与机制中跳出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真正做到“两个倾斜”、“两个反哺”,按照中央提出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改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在资源配置与国民收入分配中的不利地位,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

明确着力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