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4/12/6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

创新模式统筹城乡持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城乡、服务民生”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走出了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持续发展之路。在市城区,依托市公交总公司,以公交下乡为突破口,新增城乡公交线路27条,公交覆盖面积增加23平方公里,服务人口增加50万人。在城区及县市城关至周边20公里主要乡镇的148条客运班线、1091台客车中,已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的线路有82条,车辆642台。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公交优先,助推规划区域内形成“一城一交”发展新格局
同样是公共旅客运输,在城区称为公交,出了城则称为班车客运。多年来,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一直是自成体系。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城乡公交之间不协调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将城市公交的管理职能由城建部门划给了交通,打破了城乡交通管理的二元结构,为城乡客运一体化创造条件。几年来,市积极推进“一城一交”建设,采取多种方式推动公交下乡,将公交线路向城市周边乡镇和工业园区延伸。公交线路改造模式的也由最初的公交公司自筹资金、自行收购向市(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地方政府为改造主体模式转变。
一是做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争取政府发布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将市区周边乡镇、工业园区、旅游景区至城区的线路纳入城市公交发展范畴。,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调整,重新编制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将城乡客运统筹发展作为城市公交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二是严格限制规划区域内道路班线客运车辆的发展。对周边乡镇进入城区的道路客运班线车辆停止审批。对已达报废年限的班车不再更新,或实施临时经营许可,逐步实施公交化改造。引导公交公司不断开通城市周边乡镇城乡公交线路。
三是分步对周边乡镇进城道路班线客运进行公交化改造。以来,由公交公司自筹资金,自行对与公交线路同线经营、矛盾突出的几条道路客运班车进行收购;同时,根据当地政府开通周边工业园区公交线路的要求,将公交线路逐步延伸至周边的工业园区,对公交车延伸过程中与同线经营的道路客运班车产生的矛盾由政府组织协调,并提供相应保障措施。以后,针对单一的由市公交公司自筹资金对现有进城班线车辆进行收购改造的模式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面临越来越大的资金压力,已难以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开通城乡公交的需求,我们多次向市政府请示,要求建立政府主导的收购改造模式。即由市区两级政府为工作主体,交通部门积极参与,多渠道筹措资金,市场化手段运作,对现有进城道路客运班线进行收购改造,取得明显成效。
自起,先后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对周边郊区14条中巴线路、300多台道路班线客运车辆的经营权予以整体收购;开通27条发往周边乡镇、工业园区的城乡公交线路,满足了城郊近百个行政村居民公交出行需求,推动了“一城一交”格局的形成。市域范围内客运市场的有效整合,打破了企业发展瓶颈,市公交公司固定资产从的9822万元上升至的6.04亿元,增幅达515%;营运收入从的5679万元上升至的1.84亿,增幅达224%。车辆从的380辆上升至921辆。
二、积极探索,城际公交发展取得新突破
老河口市区和县城关相距不过20公里,多年来两地间以桥为界,分别开通了发往两地边界的公交,两地群众出行必须转车方可成行,相当不便。今年以来,我处紧紧围绕服务两城民生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创新理念、统筹规划、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积极推进河谷组群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会同老河口、运管所组织工作专班实地调查了解两地城乡客运市场基本情况,积极探索城际公交网络建设方案,组织两地运输企业按照统一外观标识、统一车辆调度、统一运营管理、统一票价结算的模式,合作开通、经营两地间城际快速公交营,通过对现有道路客运班线进行改造,4月18日开通了河口至的城际公交,每天从早5:50至晚7:00,开行班次131班,票价3元,拉开了河谷新城建设、交通先行的序幕。河际公交的开通,打破了现有的地域分割、体制分割的班线运行模式,以众多的站点、密集的班次、低廉的票价,方便两地群众的出行和交流,实现了市域内城际公交零的突破。下一步,我们将积极依托河谷组团基础设施建设,根据两地区域交通对接和跨江通道的建设步伐,同步开通城市公交或城乡客运线路,融合两地出租客运市场,实现河谷新城区域内公交客运一体化。
三、因地制宜,多模式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老河口被列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市),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老河口市交通部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依托市场经营主体,坚持城乡通开、统筹规划城乡客运网络布局,对市域内客运班线全面进行公交化改造,基本形成“四位一体”的“模式”,即:确立了一家主体、集约经营的城乡客运发展模式;建成了路、站、运一体化的运输网络;形成了一家为主多家配合的推进机制;建立城乡一体的公交服务管理体系,得到全省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赞扬。今年以来,老河口市继续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工程,3月13日老河口市顺通公司完成最后3条个体挂靠经营班线的回购工作,实现了城区公交社区全覆盖,市镇公交通达基本完成,城乡客运实现了新跨越。
为深入推广老河口经验,推进市辖各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市运管处将城乡客运一体化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要求到底,各县市以城关为中心20公里以内的短途班线必须有50%以上完成城乡一体化改造。并采取组织现场观摩、召开推进会、专项督办等多种方式进行推动。各县市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多层次、全方面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工程。
县运管部门针对以县城为中心,以周边的石花、冷集、庙滩、盛康四个中心城镇为支点的县域经济网络格局,以及农村客运发展中呈现出相对独立的县域运输中心的特点,大力发展以中心乡镇为中心的专线化、公司化、区域化城乡一体公交化运输,形成了“城乡组团区域化模式”。
南漳县将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上,通过延伸、对接等方式将经营效益相对较好班线向效益较差的地区延伸,并逐步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的城乡公交网和以武镇、九集、龙门为中心的三大区域乡村客运网。
保康县形成了以整顿、吸收、整编非法个体客运经营业户服务农村客运的“个体整编模式”,共收编230多台个体小巴开通78条线路服务202个行政村农民的出行。4月28日,保康县公交实现零的突破,保康县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投入运营,前期投入6台空调车,摘掉了全省唯一一个县(市)城关不通公交的帽子。
近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必须走“政府主导、行业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道路。
1、政府主导是核心。公交化改造从企业行为变更为政府行为是成功的核心因素。近几年公交化改造过程中,县市政府与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协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明确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基层乡镇、村委会的责任和任务,对宣传解释、****、补偿谈判和资金保障等环节全面实行包保责任制,为顺利完成公交化改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县(市)政府组织安监、公安、交通、物价部门对城乡一体化线路改造的认定,为推进此项工作提供了法规保证。
2、财政支持是保障。公交化改造涉及经营车主的切身利益,为保障公交化改造的顺利完成,市区两级财政和交通运输部门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共同出资对班线经营者退出市场进行补偿,保证经营者按时停车下线。同时,为保障公交车低票价开得通、留得住,地方政府还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专门经费,对公交线路运营进行补贴,在政府购买优质公共产品、提升民众幸福指数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
3、因地制宜是关键。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重视程度、市场主体素质、市场经营环境等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推进客运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在经营主体选择上,不论国有、民营,只要实行公车公营,都予以支持;在经营范围确定上,不论公交企业还是班线客运企业,只要满足标准,都可打破线路界限,相互经营;在服务模式上,不论是公交车还是班线车,只要满足群众出行需求,就鼓励发展。
4、综合**是手段。保持市场和经营者稳定是实施改造的基本要求,在我市主城区和各县(市)近几年公交化改造过程中,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将**作为公交化改造的重点工作,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标语,以及镇村各级干部动员会、村民大会等手段广泛宣传公交化改造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重要意义,充分做好经营者的思想工作,使之理解和支持公交化改造;另一方面切实考虑现有经营者的利益和生活困难,在退出市场补偿谈判中充分听取考虑班线经营者的诉求,在政策范围内给予经营者合理的经济补偿;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综合**的优势,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公安、**及交通运输部门分别制定**预案和具体保障措施,针对经营者的诉求统一宣传口径和工作底线,确保了公交化改造的平稳完成。
5、群众满意是目的。每条班线开通公交的消息一径传开,广大群众异常高兴,自发组织上百人的腰鼓队、舞龙队庆祝公交开通,各类网站、微博等信息平台上更是赞声一片、好评如潮。以太平店镇城乡一体改造为例,票价从8元降至2元后,出行人员较过去增长3-4倍,日均客流达6000人以上,每年能为群众减少出行支出超过1300万元,原来因交通问题而犹豫不决的招商引资金项目迅速落地,短短半年,已有3个投资过亿元的生产项目入驻太平店镇,投资10亿的银河纺织公司和总投资10亿元的城市改造迁移工业园已签订了进驻太平店镇的意向合同。城乡客运一体化使得城区重点卫星城镇与主城区的联系更为紧密,群众出行更加便捷、更加舒适、更加实惠,地方经济环境更加优化。
市道路运输管理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经验交流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