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党建材料 > 民主生活会 > 正文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

民主生活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13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第4页

经营和土地权益等方面管理上存在着不少隐患;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还不够完善,党群关系还存在着不协调;农村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社会管理仍存在着诸多漏洞,形势严峻;征地拆迁、土地权益、利益分配、干部作风等引发的纠纷、上访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境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如蝇逐臭,总想在农村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无事生非、制造事端,发泄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满。

三、“十一五”期间我市“三农”工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思路和措施

(一)当前我市“三农”工作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

首先,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做好“三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条件和社会环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明确要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当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连续三年出台了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就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举措;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方针。前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关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三化”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我省贯彻“两个趋向”、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近年,市委、市政府围绕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有关精神制订了一系列扶农促农政策措施。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强调要“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从中央到地方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为加快我市农业农村发展营造了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

其次,我市具有做好“三农”工作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广州已经充分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实力。去年全市gdp达5115亿元,连续1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的发展为“三农”提供了强大支撑,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了必要的前提。特别是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中心镇建设为龙头,大力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转移,社会事业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再次,加快“三农”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市委、市政府始终将“三农”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部门、社会各界更加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逐步将工作向农村延伸,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力度,共同营造了加快“三农”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领域。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城市发展相比,当前我市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农村仍然属于相对落后的社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落后于城市居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差距拉大的势头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这已成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可回避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必须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市农村总体稳定,干群关系较好,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需要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快农村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缓解农村社会矛盾,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统筹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和基本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它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其内容包括整个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强对“三农”的领导,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主动将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确保“十一五”期间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三农”各项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市“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题,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在加快中心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加强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环境,逐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1、 加快中心镇建设。

坚持把加快中心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走有广州特色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继续落实“今日中心镇、明日卫星城”的定位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中心镇,按照每个中心镇约20平方公里、可容纳20万人左右的规模,切实抓好17个中心镇的建设。

继续推进中心镇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遵循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中心镇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和区位优势,在进一步完善中心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抓紧推进中心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合理控制中心镇的建设和开发规模。继续落实市对每个重点中心镇1500万元的扶持资金,全面推进中心镇交通、商业网点、电网、供排水、公交、供气、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中心镇镇区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功能,力争实现中心镇中心村的“五通”目标,增强中心镇的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能力,营造中心镇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增强中心镇吸纳农村人口、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在促进各中心镇加快发展的基础上,选择区位优势明显、建设和管理水平较高、产业和人口集聚功能突出的江高、太平、新塘、狮岭、沙湾等5个中心镇进行重点扶持,力争在较短时期内率先建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卫星城”。

继续落实扶持政策,完善中心镇管理体制。依据国家、省、市已明确的扶持政策,制定中心镇建设的税费返还、专项资金扶持、土地开发等方面的配套优惠政策,为中心镇发展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根据赋予中心镇县一级管理权限的要求,做好各项管理权限的移交,建立健全中心镇城市化管理体制。同时,继续推进中心镇教育、卫生、计生、就业服务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进一步营造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加快中心镇产业聚集和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市将在招商引资、产业转移、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向中心镇倾斜,引进国内外大企业落户,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继续支持中心镇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强农田标准化改造和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加工型农业企业进入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并努力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税收、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优惠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使中心镇既有“卫星城”的现代功能,又有现代农业的田园风光。各中心镇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依托自身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加强专业特色园区建设,形成专业化产业集群,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聚集的水平。

2、从加强农村环境建设入手,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从整治改造村容村貌入手,以中心镇和城市主干道两边的中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明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面貌,营造农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当前,要重点搞好“两规”、“三清”、“四有”、“五通”。

一是编制“两规”,即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用3年左右的时间,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拨出专门经费,指导各区(县级市)组织编制农村新村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要在严格土地管理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完善土地整理政策,开展旧村用地的复垦整理,置换出的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安排用于新农村建设。

二是开展“三清”,即清卫生死角、清沟渠池塘、清乱搭乱建。要广泛发动农村群众开展经常性的“三清”活动,力争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在短时间内有较大改善;指导农村制定“村规民约”,实现制度化、日常化管理,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卫生。

三是实现“四有”,即有排污处理系统、有环卫设施、有村民公园、有绿化林带。要指导、扶持农村建立集中的垃圾、污水处理系统,开展下水道暗化建设;指导和扶助农村家庭应用水冲式三格化粪等形式的无害化厕所,建设或改造农村公共厕所;加强对农村地区工业“三废”管理和整治,大力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扶持农民发展沼气事业;指导和扶持农村结合实际和自身特色,建设村民公园,开展村庄周边和道路、屋前屋后的绿化建设,营造村道绿化林带和农田林网,大力提高农村绿化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

四是继续推进“五通”向自然村延伸。要加快实现自然村通水泥路,提高农村水、电、电话、有线电视的入户率;在“五通”的基础上,要协调落实公共汽车班次和路线等问题,力争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实现通公共汽车;加大农村信息化建设力度,尽快实现行政村通信息网络。到2010年,全市自然村普遍实现通水泥路,95%以上农村家庭用上洁净水,农村电网通到家家户户,电话线路、有线电视网络通到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基本实现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通公共汽车(客运班车)、信息网络。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得到处理,自然村基本建有公共厕所,环境美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

市委、市政府决定,从开始,由市农业局牵头,选定中心镇和主干道沿线20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各区(县级市)要引导、扶持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村,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同时,进一步引导、扶持有条件的中心村开展创建“文明示范村”工作,高起点、高标准开展新农村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100条左右市级文明示范村。

3、积极推进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

紧紧围绕发展都市型现代化农业、促进生态广州建设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服务带动能力和

镇委党校校长备课班上的授课稿》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