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 正文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2)

作文素材范文 发布时间:2015/7/26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2)


、蚯蚓
在所有我所识得的动物中,最最软弱的当数蚯蚓了。虽属软体一族,但又不似其它的软体动物,像河蚌、螺蛳之类,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保护着,软塌塌整个儿面条似的一根。
蚯蚓的体内是没有骨头的,可偏偏就是这么一种无骨的动物,身上却具有比那些有骨者更多的坚强与韧性。一辈子锲而不舍地躬行,用柔弱的躯体,在漆黑的无路的地下,开辟出一条生之路来。
作为一种益虫,蚯蚓给予人类的益处多多。它可改善土壤结构,使其免于板结而变得疏松。它排泄出来的粪便,更是一种免费的上好肥料。同时,它还可入药,中医将其称为“地龙”,可解热、定惊、利尿,治疗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病、半身不遂、尿少水肿、肺热喘咳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
蚯蚓的生命力也非常的顽强。早些年我尚在农村务农时,常见蚯蚓被锄头拦腰斩成两截,在泥中痛苦地扭曲打滚。可你大可不忘初心它就会这么轻易地死了。要不了多久,那血淋淋的伤口便会自愈。而更奇怪的是,被腰斩后的蚯蚓,竟能够一分为二,变成两条活泼泼的生命。
可不管怎么说,蚯蚓毕竟是蚯蚓,它的一生,总是在无端地遭受着来自各方面的伤害。潜伏地底自不必说,一旦好不容易的露出地面,既不能飞,又不能跑,自然成了别种动物理想的猎物,蛙吞、鸟啄在所难免。而更叫人大惑不解的是,从它身上获益颇多的人类,也不思图报,屡屡加害。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就是用它作为钓饵,穿在钢钩上去钓鱼。蚯蚓何辜,临死还要被人作为引诱鱼们上钩的诱饵,充当间接的杀手!
小时,曾与祖父相伴走夜路,忽听得旷野中传来嘤嘤的声响,陡生出不少的悲怆,一把抓住老人衣角慌兮兮问是何声。祖父告我,此乃蚯蚓叫也!蚯蚓是否会鸣?我曾专门查了几本辞典,遗憾的是里面皆无说及。也许,这只是当年我爷爷随口而出哄我而已。不过尽管如此,我还是宁可相信蚯蚓是真的会鸣叫的。因为,蚯蚓的一生承受了那许多的不平,若再不能夜鸣,造物是否不公得太不近人情!

、在霍金面前
去年仲秋,霍金第二次来中国。看媒体上一幅幅新闻照片,看他坐在轮椅上,绝无风采可言,病态恹恹,表情沉郁,似乎随时会受到死神的召唤。我好奇,开始认识霍金。
深读霍金,我认识到他有着禁锢在那枯槁躯体里的人类最宝贵的两件珍宝----永不停止科学思维的大脑和那颗不屈不忘初心。
我的职业是在讲台上“为人之师”,自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
霍金说,“人生的乐趣在创造”。回首审视,我是一直把教育对象完全当着一个个容器,唯知灌注,且限定他们遵循“为师者”的思维轨道去想象,约束在指定的“本本”范畴里去思维,一切超越性的思想轻则以为“不敬”而“训导”,重则指为“叛逆”而遭责。扼杀创造性思维,使青少年丧失“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潜质,只能是摧残他们的身心,是有意无意地扼止出类拔萃的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出现。
自然科学家的霍金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命运,同样以一颗爱心关注地球人类的命运。他认为,在最近的将来,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因为“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霍金心中有科学更有人类。
霍金20岁就被诊断为不治的“卢伽雷病”,医生断言只能活两年左右。霍金今年60岁了。可以想象,伴随他科学攀登之路的是何等超常的艰难,是40年轮椅上的禁锢,是饱受病魔的折磨。如今,他还失去语言能力,但他乐观,他“热爱生活”,他“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幽默感”。他的心胸辽阔如宇宙,但他没有空间容纳尘世的庸俗。那些气馁丧志、无所事事、无病呻吟、委靡不振的人,在霍金面前,在他的生命光辉下,怎能不毕露出猥琐、无聊和渺小?
我明白,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霍金的成就,然而,在霍金面前,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持续地思考“如何做人”这一人生终极命题。

、能力说是运气
一位渔夫在最不佳的时节出海,常常都能满载而归。那帮年轻捕手们既羡慕又嫉妒,他们私下里叹道:“这老头,运气总比咱好!”
渔夫的儿子长大了,也要出海。他问老爸:“你的运气为啥总是那么好?”渔夫说:“狗屁运气!你得学会看风辨云观水色,即使几片浪花,都有鱼的味道;很多技巧我说不清,你得自己去研究、去悟;这些东西掌握不了,即使每天绕太平洋一圈,也难撞到运气!”
几个文友常常聚会讨论写作经验,并给报刊投稿,时有收获。近年,其中一位文友发稿量渐大,引起众兄弟钦羡,要求他“交代”写稿、投稿秘诀。兄弟们说:“你是凭关系,还是凭运气?”这位文友很恼火:“你们写了一篇稿子,投出去后就在那里等待;而我,第一篇寄出,第二篇已经修改,第三篇正在写作,第四篇已开始构思;我没时间拉关系,更不敢指望运气!”
父亲曾对我说:“我最瞧不起运气,越是没本事的人,越想依靠它!你若真的具有某种不凡能力,即使不去撞运气,运气也要来撞你!”

、胡长清的“剩余价值”
“著名”贪官胡长清已于前年被处决,浙江人汤志君却仗其“余威”轻松进账47万元。汤的手法其实很老套:认贼作父。
据《江南都市报》报道,去年12月,汤志君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叫何仙友的浙江商人,遂向其吹嘘自己是胡长清的干儿子,原在江西省外贸公司工作,因胡案被囚四月,自然在外贸公司呆不下去了,于是下海经商。他说自己掌握了生产无公害农药的技术配方,市场前景好。急欲寻找投资项目的何仙友于是和另外两个合伙人共同出资50万元,由汤志君出“技术”,在江西婺源“办厂”。结果钱到账后,汤志君立马取走47.8万元,随即遛之大吉。
不能一味地指责汤某的低劣和那位何姓商人的低能。汤志君冒充胡长清义子,之所以能见到“实效”,这说明胡长清身上真还有“剩余价值”可挖。胡长清在中央和地方都干过,职务也不算低。虽说早已被镇法,但正如俗话所说,饿死的骆驼也比马大,官做大了纵然人死“余威”尚在。想那胡省长并非出身官宦之家,能混到那个级别上,别的不说,关系网应该是织得十分扎实的。能当上他的干儿子,其能耐也决不可等闲视之。何况如今这世道,“关系”仍然是十分紧缺的“基础资源”。能跟一位著名贪官的义子合作,共同开发贪官留下的官场资源,肯定是有利可图的。
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如今的官场中,某些人虽说“俱往矣”,但仍然阴魂不散,“阳势”不减,“精神”不死,并且私下里仍然受到一些人的尊重与推崇,甚至为之抱屈。这些并不是伪判断。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汤志君之流才会如此寡廉鲜耻地认贼作父,何仙友之类才会下这么大的赌注信他一回。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

、假文凭和太平天国封王
看过钱钟书钱老的《围城》之后,我们认识了方鸿渐,知道了在文凭之外,亦有一种叫“假文凭”的存在,这几年“假文凭”泛滥成灾。这使我想起了历史上两件事,与其有何其的相似。
在封建社会最荣耀显赫莫过于封王拜将加官进爵了,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时期,最不值钱的就是王爵封号,一个是武则天做了大周皇帝,把个武氏子弟封王达20余人,王位就开始贬值了。“安史之乱”后,国库空虚,皇帝为了收买功臣名将的心,大发“空白告身”,就是盖好印信的官员任职资格证书,自开府特进到列卿大将军,随意填写。到了德宗皇帝时,更是王位满天飞,有大功的封,小功劳的也赏,最后连家奴都可以封王。光郭子仪老元帅的手下有王爷封号的就有几十个。
另一个时期是太平天国的末期,洪秀全让“杨韦事件”吓怕了,对谁也不放心,大量地封王。最后,伙夫也是了王爷,养马的马夫也成了王,泛滥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后人作了统计,还是不完全的,大概就有2700多人。此般景象与“博士硕士满天飞”的现象,何其相似。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自身的原因的。唐中叶以后,王爵不值钱的原因是唐家王朝已经到了分崩离析之时,皇帝都成了孤家寡人,拿封王来笼络人心替他卖命,哪里还顾得上那么多?太平天国的洪秀全则是害怕手底下的人造反,采取“众建诸侯少其力”的办法,使其互不统帅,便于自个驾御,但是事与愿违,太平天国最后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割据势力。而现如今之所以出现“博士硕士满天飞”的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我们目前的机制存在着“惟文凭论”的用人环境和土壤。北大贺卫方教授说:“按照规律,一般政府公务员大学本科毕业即可,而硕士、博士人才多是为从事科学研究而培养的,而我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干部,职称评定、职务升迁多以文凭为重要依据,这使文凭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太强的刚性,加上有的个别组织、人事部门对干部情况不熟悉,心里没底,常常通过从文凭上卡条件、花名册找人选、从履历表上了解人,客观上为“惟文凭论”提供了社会土壤。”正因为个别组织、人事部门存在着这么一种思维和意识上的偏差,一些人没有文凭的想办法弄个文凭,有了本科的还想弄个研究生。一批批“学费由公家出、论文由他人写、考试由他人考、文凭归自己拿”的学混子闪亮登场,一批批手抱着“假的真文凭”的“干部硕士”、“干部博士”就出笼了。
古人“以史为镜”的话使我们清醒,贬值爵位无意义,同样混来的文凭也是自欺欺人、掩耳盗铃。有谁现在手里还拿着那玩艺的,我看就算了吧。如果实在还是割舍不下,那么就正而把经地扑下身子,好好地弄一个真家伙。另外我们的用人机制也要改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组织、人事部门的识人的水平和能力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和国家提出创造一个学习的社会,不是提出建立一个学历的社会,我想一旦真正的“重学历而不惟学历”风气形成了,重视人才而不是重视学历,重视水平而不是文凭,那么“假博假硕满天飞”怪现象就会不复存在了,就好像太平天国不值钱的王爷的—样成为历史。

、改一字而已
某县公安局1个月破案150起,受到市里表彰。局长“不亦乐乎”,呼朋唤友,立马上酒楼庆祝。觥筹交错间,有人叹道:“老李,说实话,坐在这,我没半点安全感,你想想,1个月就发案150起啊!”
局长老李酒足饭饱,醉眼迷离,胖手一挥,说:“什么1个月150起,那是1年的,领导说1年破案150起太少,就把‘年’字改成了‘月’字,报了上去。”接着,局长胸膛拍得“通通”响,说:“改一字而已,我敢保证,没事,绝对地安全!”说着,竟趴倒在桌沿上,“呼噜呼噜”震天价响。

、思想碎片
一,没有当权时,希望人人都是思想者,当权之后却希望人人都是没有思想的奴隶,这也许便是政治的自私,或许更是人性的狭隘。
二,“研究”应该是一个属于精神范畴的词,“考研”却成为了一个世俗范畴的词,二者虽然表面相差无几,但内涵早已相去甚远:一个是为学术而奋斗,一个是为生存所迫。
三,以前,我常常为那些没有思想的人感到悲哀,现在,我却为他们感到庆幸。因为,思想是痛苦的,而他们却永远都是快乐的。
四,每一次历史变革,无不遭到阻力,而每一次变革所遭遇的最大的阻力却不是来自反对者,而恰恰是来自那些我们将要依靠的人。
五,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而我们则常常是,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我们便用它适应黑夜!

、贾雨村的“聪明”
《红楼梦》中的贪酷坏官贾雨村,原是一个“每日卖文作字为生”的穷儒。先靠甄士隐帮助,赴京赶考,中了进士,当了官。但此人“未免贪酷”,再加上“恃才侮上”,第一次当官,由于不谙官场世故,还有点棱角,这个官儿当不上多久,就被参劾革职了。官儿虽然丢了,“官囊”却盛得满满的,他借故着“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之机”,广结乡绅大宦。到了扬州,在林如海家当了林黛玉的老师,通过林如海结识了贾政。
在贾政的帮助下作了应天府的知府。此时,他就把“风雅”收藏起来,拿出蝇营狗苟的一套,以后就一步步飞黄腾达起来。贾雨村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泛其人。经过上次挫折后,贾雨村变得“聪明”了,他“总结”了自己作官失败的教训,明白了在封建官场中没有强有力的靠山是站不住脚的。他一改“恃才侮上”的品格,转为巴结逢迎,不惜失掉人格和品德,变本加厉地向上爬。

、应该感谢左宗棠
清末有一位诗人樊山,为名妓赛金花写的《彩云曲》,曾流传一时。他是进士出身,还点过翰林,在当时很有点文名。他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除了个人的禀赋和艰苦地努力,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大老粗父亲的激励。
樊山的父亲樊燮,原是湖南巡抚骆秉章麾下一名总兵,作战勇敢,为人忠厚,颇得骆的赏识,只是没有文化,认不了几个字。一日,他随骆谒见一位职务更高的官员,骆让他特意参见高官身边坐的师爷。师爷嫌他礼仪不周,竟用脚相踢。后来,又罢免了他的总兵职务。这位厉害的师爷不是别人,就是日后威名远震的清廷军机大臣左宗棠。樊燮被革职返乡后,深感没文化所吃的苦头,绝不能叫儿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就在庭院中修了一座读书楼,把儿子关在读书楼上读书,要他立志超过当年羞辱过自己的师爷左宗棠。为达此目的,老樊还特制了一块“洗辱牌”,上写左昔日骂他的话:王八旦,滚出去。他给小樊千叮咛,万嘱咐,只有超过了左宗棠举人的功名,中了进士,方能烧掉此牌。儿子樊山,牢记父亲教导,激励自己学习,在墙上写了“左宗棠可杀”五个大字。后来他果然中了进士。
有意思的是,就在樊山当了陕西布政使之后,当年的师爷、后来的军机大臣、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的左宗棠病死。为表彰其功,朝廷为其立了专祠,通知三品以上官员前往致祭。可樊山说什么也不去,因为他仍牢记着左当年羞辱过他父亲的往事。
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樊山先生的诗名,特别是晓得他为赛金花写的那首颇有名的《彩云曲》,却不知道他父亲樊燮因受左宗棠羞辱而修读书楼,叫儿子发、愤读书的事。从媒体上看到这个故事后,一方面为樊山先生的苦读精神表示敬意,另一方面又对他记恨左宗棠的行为表示不屑。说实话,左当年对老樊的作法确实是过了头的。但恰恰是这种“过头”,激发了大老粗总兵修读书楼,发誓要儿子中进士的决心。老樊那种知耻近乎勇的作为,可圈可点,可敬可佩。特别是他制的那面写有“王八旦,滚出去”的洗辱牌,简直会使人灵魂震颤。也正是在这种羞辱的激励下,小樊才发愤图强,最后中了进士、点了翰林的。如果这位清末诗人心胸开阔点,他不但不应该恨左,更应该好好地感念他。遗憾的是,樊山由于气量过小,不但没有叩谢,还一直记恨着早已寿终的左先生。也正是由于这种小家子气,决定了他一生充其量只能写歌颂赛金花这类艳诗,而立不下左宗棠那样的煌煌事业。拿他和曾西北抗俄、东南御法的左宗棠相比,只能是一片小叶对参天大树,不可同日而语的。
写到这里,我猛然想起了历史上流传很久的另一则故事,那就是人所共知的“胯下之辱”。那是说韩信当年不得志时,故乡淮阴的无赖儿当众羞辱他,说:你如果不怕死,就用剑对着我刺,如果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韩信被羞辱得怒火万丈,可他冷静一想,觉得平白刺人是匹夫行为,要犯法的。最后他硬是忍住气从对方的胯下钻过去。这次受辱,韩信刻骨铭心,但是却把它化为自己奋进的力量。后来,他成为刘邦的开国大将,回到故乡省亲,当年羞辱他的人害怕极了,怕他进行报复,可韩却不记旧仇,专门设宴款待了当年的施辱者。他对他说,我应该感谢你。和樊山相比,韩信的气量大多了。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气度和雅量,才使他成为名垂青史的“汉初三杰”之一。

、精神贿赂
有一则“狐狸与乌鸦”的寓言故事,大概人皆能详,妇孺皆知。故事讲的是狐狸想吃乌鸦嘴叼着的那块肉,却无奈乌鸦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于是狡猾地心生一计,鼓动如簧之舌极尽吹捧之辞,又是夸乌鸦嗓子如何如何嘹亮,又是夸乌鸦唱歌如何如何动听,直把乌鸦夸得心花怒放,嗓子眼儿发痒,忍不住张开小嘴要唱上一段儿。如此一来,那块到嘴的美味自然落入了狐狸之口。
狐狸所耍弄的,不过是拍马屁的招数,却不费吹灰之力便可夺人之食,可见拍马屁之功效。乌鸦赔了美味又丢面子,在于不谙马屁之危害、狐狸之企图,而一些人明知对方不过是阿谀奉承,也明知拍马屁者用意何在,却乐于自欺欺人地接纳享用,这岂不比乌鸦更为可笑?
拍马屁实为贿赂之一种。我们一般将贿赂理解为用财物买通他人,实则不仅仅如此。不花一分钱便能“空手套白狼”,单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能达到某种不光彩个人目的的事情并不鲜见。
看来,用财物买通他人和用花言巧语糊弄他人,虽手法各异,但出发点相同,结果相同。故而,拍马屁同样是一种贿赂,如果将前者称作“物质贿赂”的话,那么拍马屁便是一种“精神贿赂”。


写作素材:写作素材专辑(102)》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