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5/1/19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县地处两省(山东、河北)、三市(德州、滨州、沧州)、中心,总面积502平方公里,辖5镇3乡1个街道办事处,人口31万,是德州市实施黄三角战略的主战场和对接天津滨海新区的桥头堡。近年来,县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和市委、市政府提出“一个总目标和三主六大”、“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德州”的总体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区域经济文化强县为目标,改革创新团结实干,彰显特色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实现了大步跨越,被德州市委定为改革创新示范区,被省政府列入省财政直管县,被科技部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被国务院列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今年1-9月份,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0%以上,国地两税增长30%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等多项指标增幅在35%以上,形成了中国商贸名城、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中国碳材基地、中国无机传热材料生产基地、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山东旅游强县、山东省绿化模范县等一批特色名片,经济社会呈现突破跨越科学发展的强劲势头。
一、我县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进展
(一)强力突破工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着眼未来,顶层设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理念,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和“四个十”(招商引进十个过10亿元项目、扩张膨胀十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培植十大主导产业、培育十家税收过1000万元骨干财源企业)工程,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28条意见》,加快构建以千亿级产业集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形成规模宏大、结构优化、高端高效、管理科学的现代工业格局。一是凝神聚力大上项目。深入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和“重大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对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对接滨海新区、渤海新区、黄三角战略区、半岛蓝色经济区四大经济区,与中国航天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大唐集团等央企对接实现了重大突破,投资50亿元的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投资25亿元的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22亿元的大唐风光双效发电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5个项目列入省转调重点技改项目。二是突出发展新兴产业。按照省委、省政府“四新一海”战略部署,以创新理念从最高层面实施产业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积极构建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等十大产业集群,突出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资金倾斜,抓好高端大项目引进建设,培植扶持传热新材料工业园、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等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坚持招商引资和做大做强现有企业“两条腿”走路,以50家重点企业为抓手,落实县级领导包扶责任制,实行梯次升级动态管理,鼓励企业制定三年规划和五年规划,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增资扩产,努力培植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扶持承上启下的中小企业,培育铺天盖地的民营企业。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8家,中国驰名商标1个,山东名牌产品达到2个,著名商标达到8个,中澳集团荣获“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四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坚持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土地集约利用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建立项目能源评估预审机制和节能降耗预警机制,严把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对耗能高、污染重、难治理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企业18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绿色生产和清洁生产,帮扶33家企业建立了科技研发中心,研发回收处理、绿色再造等技术60多项,引进建设了华泰橡胶、植物纤维清洁制浆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建立了集财政、税收、金融、技术于一体的绿色保障体系。
(二)构筑发展载体,发展飞地经济,强势推进红云高新区建设。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我县与天津市红桥区联合建设,是我国北方首个异地共建开发区,是我县融入黄三角开发建设的重要载体。园区总规划面积108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10平方公里,设有六大功能区(高新技术区、中心研发区、仓储物流区、保税区、商务金融区、高效生态农业区),划分为“两心、六园、两区”(科技创新孵化中心、金融商贸服务中心,新能源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综合产业园,生活配套服务区、国际仓储物流区)。工作中,我们坚持以打造科技生态城为目标,借助黄三角开发机遇,突出“三项重点”,加速推进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一是建立科学运行机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成立了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开发区管委会,采取“政区合一”的行政管理体制,下设“七局一办”,专职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营和发展等事宜。创新利益分成机制。我们与红桥区双方共同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招商落户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企业所形成的税收双方进行分成,实现互融互惠、合作共赢。创新联合工作机制。一方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集中解决建设中的问题与困难,以会议纪要的形式向双方主要领导汇报;另一方面,建立定期会晤制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每月与红桥区合作交流办公室接洽,交流高新区发展状况和工作情况。二是加强区域对接合作。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扩大与天津市交流合作,在天津市召开了山东德州()-天津(红桥)合作交流推进会暨鲁津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说明会,总投资182亿元的2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成功举办了山东-天津台湾同胞合作交流促进会,与红桥区签订了《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生态城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58亿元的8个重点台资项目集中签约。三是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按照“一带多点、一区多园”产业园区发展布局,制定完善了园区总体规划及起步区详细规划,中国航天碳材料生产基地、齐耀新能源生物质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昊天焊材、韩国lg手机配件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园区实现了高效起步、快速发展。
(三)提升商贸物流,打造中国商贸名城。一是推进市场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市场二次创业年”活动,积极改造整合五金、副食等传统市场,规划建设集商品交易市场主题馆、商业步行街、休闲娱乐广场、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综合市场,培育好龙威城市广场、供销商厦等一批现代化商业零售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努力打造辐射周边百余公里的商业圈。二是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按照“办节为媒、推介为主、招商为实、发展为本”的原则,深入开展“党员门店挂牌经营”、“文明诚信市场创建”等活动,坚持节会与文化相结合,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宝艺服装节和九届小商品博览会,先后荣获全国商品交易市场系统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省级重点示范市场商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被授予中华诚信鼎。三是加快发展物流经济。以打造“黄三角及环渤海南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货物分拨中心”为目标,中国国际物流园投入使用,物流线路扩展到3600条、年吞吐量100万吨,成为德州市第一家县级国家3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四)提升文化旅游,打造渤海金山文化旅游胜地。一是完善旅游规划。按照“高点规划、特色突出、市场运作”的思路,高标准编制完成了《县“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县对接黄三角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了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等一批景区规划,全力打造集传统文化、现代娱乐、生态文明于一体的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二是加快景区建设。实施了渤海金山文化城项目,祥云欢乐世界开工建设,吉祥园景区、宫休闲养生中心即将开园迎宾,海岛金山寺和鼎力食品分别入选“到山东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到山东不可不买的100种特色商品”,全县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处,2a级景区4处,各类省级旅游强村镇和旅游示范点6处。三是提升配套服务。“吃住行游购娱”配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枣制品、鸭产品、牛肉粒等特色旅游产品不断丰富,鼎力集团被省旅游局批准为省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四星级祥云国际酒店等一批配套服务设施即将投入使用,成为山东省首批旅游强县。
(五)提升城乡建设,打造生态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一是优化城市布局。按照“小县域、大县城,打造中等规模城市”要求,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尚堂镇南部次中心城市建设,打造富有特色亮点的新型城市。二是提升城市功能。实施了渤海明珠大厦、红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等30项重点城建工程,科技中心、华汇商都等一批城市精品工程投入使用,城南新区城市综合体初具雏形,城区框架面积扩展到30平方公里,被评为“中国最佳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县”。三是加强城市管理。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为载体,严格落实“五化”、“五包”责任制,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使城市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人居环境更加和谐优美。
(六)提升“三农”工作,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培育蔬菜、肉鸭、肉兔、肉牛等特色产业,鲁丰科技与香港李锦记集团成功合作,中澳集团肉鸭熟食正式出口欧盟,成为全国同行业两家打入欧盟市场的企业之一,金丝小枣、肉制品、面粉入选“黄三角十大农产品”;全县新增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面积4.2万亩,新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319个,新增畜牧养殖基地435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分别达到73%和57%,林木覆盖率达到35.3%,被评为“山东省绿化模范县”,成功入选黄三角高效生态农业冷链产业科技示范县。二是扎实推进“两区同建”。立足实际,积极研究制定“两区同建”推进政策,搭建“两区同建”平台。印发了《县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合村建区的意见(试行)》,从税费、资金、信贷、用地、基础设施配套、技术、建材等9个方面支持,制定了37项优惠政策。目前,全县60个并建型社区中已开工建设24处,总投资8.44亿元,总建筑面积60.3万平方米。养殖、种植、旅游、工业加工、商贸物流等各类产业园区74处已初具规模,总占地面积26286亩,年产值60.5亿元。三是积极构建文明乡村。深入实施“五化五通三清四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统筹推进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工程,配套完善水、电、暖、气等生活服务设施,实现了生产、生活方式“两个转变”和生产、生活水平“两个提高”,逐步为人民构筑起了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新格局。
(七)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我县医疗事业发展。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工作要求和“百姓得实惠、医护人员得鼓舞、卫生事业得发展”的宗旨和目标,结合实际,快速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常务副县长和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卫生、人社、财政、物价、编办、监察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一个综合办公室和六个工作组,负责综合协调、编制核定、竞聘上岗、人员分流、资金保障、政策宣传、纪律监察等具体工作,保证医改工作顺利开展。二是结合实际,做好核编定岗和人员竞聘工作。制定了《关于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核定编制的实施意见》,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核定编制431人。出台了《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公开选聘实施办法》、《县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竞聘上岗实施办法》。成立了由县组织部、卫生、人社、发改、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公开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所有聘任人员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上岗。共聘用380人并签订了聘用合同。三是规范操作,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制定了《关于印发县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实施意见的通知》,从6月28日起,在全县范围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即乡镇卫生院、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村级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体系虽初具雏形,但规模小、层次低、竞争力弱,突破工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今后一项长期的任务。二是财政收入虽有较大增幅,但缺少骨干财源企业的支撑,税源结构不尽合理。三是市场晋档升级、旅游产业化提升的任务依然繁重。四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五是存在土地和信贷的瓶颈制约问题。
三、进一步深化我县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建议
(一)在载体建设上求突破。按照“规模建区、产业立区、特色兴区”的思路,快速推进红云高新区四纵四横路网和电、气、通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红云高新区整体规模。深入研究黄三角开发政策,努力争取政策资金支持,力争把红云高新区升格为省级高新区,打造成产业特色突出、要素资源集聚的环渤海科技示范基地、黄三角高效生态新区。
(二)在产业建设上求突破。一是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航天新材料、无机传热、碳碳、碳化硅摩擦材料等技术优势,加快新材料产业建设。依托齐耀新能源、大唐电力等项目,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建设,把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二是发展现代农业。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优质化、品牌化的要求,建设绿色生态种植业基地和健康养殖基地,把县建设成黄三角区域重要的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三是推动现代服务业壮大升级。以创新发展机制为突破口,不断放大中国商贸名城、山东旅游强县的特色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培育核心载体,全面加快以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晋档升级。
(三)生态环保建设上求突破。积极建设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的生态经济体系和可持续的资源利用体系。以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为主,全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生产和环境共同发展,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努力创建黄三角区域生态模范县。
县经济体制改革工作调研情况报告》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