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思想学习 > 正文

新课程教学现象分析-教师如何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20

新课程教学现象分析-教师如何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

新课程教学现象分析---教师如何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
摘要:在新纲要的引领下,新课程教学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思索,课改中的种种现象指引着我们朝最佳的教学之路迈进,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教师在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有效性,其次要注意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辩证统一,另外要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注意教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影响,等等。

关键词:新课程 现象 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保证课程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的特点是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由教师组织活动的过程。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是主动的参与教和学。因此我们不能把教学活动机械的理解为单纯的上课,或者教师教、幼儿学的灌输知识过程。针对以往教学忽视学生实践的、感性的、操作的活动的状况,新课程提出要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课堂上呈现出较多的活动,这是合理的。但是,要以“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来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使活动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应该注意很多问题。

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骤的有效性

现象:在一节音乐课上,一位教师正在教歌曲《快乐的小骑兵》。这位教师设计的活动花样繁多:从小火车旅游出发到内蒙古,到摹仿“呜……咯嚓、咯嚓”的小火车声,一会儿拉着学生在教室里“东奔西跑”,一会儿让学生学骑马,一会儿又让学生手舞足蹈、敲敲打打。这其中,老师最核心的讲解学生根本没听清。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撒欢儿撒得倒很开心,但会唱的学生寥寥无几。

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堂教学活动是“为活动而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内容上乱七八糟,该讲的没讲清,该听的没听懂,课堂秩序失控。究竟什么样的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真正的教育价值?教师如何设计出更好地优化学生的活动?

笔者认为,在活动的设计上,首先不应该只注意其外在表现方式,更多的应是注重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设计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有价值的活动应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当前应努力提高教师对活动的指导水平,将对活动形式的重视与活动的质量与有效性有机结合起来,正确处理活动过程与活动结果有效性的关系。其次要把一个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弄清楚各个要素起的教育作用是否达到一致,采用必要的方法和步骤。千万不要为了追求形式上的花样以“丰富”活动的过程,而选择一些与目标和内容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如上述案例。而由教师指导的教学活动应该是结构性较强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就是活动的整体性,强调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的一致。教学的每一步骤及采用的方法都是围绕目标和内容设计的,它与目标和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个联系就是我们教学的线索,在教学中要减少与目标和内容无关的东西,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另外,活动设计好后,教师还要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否能达成一致的教育作用,即对已设计好的活动进行理论上的分析和评价。这是教学活动设计必不可少的一步,它不但可以使活动过程的每一步是有效的,还可以强化教师对自己教育行为的意识。

注意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的辨证统一

现象:课题“什么不见了”。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操作材料,每人三只玻璃杯、一只小勺、一碟盐和一碟糖。第一步,教师要幼儿把水倒进杯子,再把盐和糖分别放进不同的杯里,并用勺子搅拌,以加快其溶解。接着教师让幼儿尝一尝三杯不同的水,讨论糖和盐溶解在水里了。第二步,让幼儿到水池前,每人有一堆能溶解与水的或不能溶解与水的材料,教师要幼儿把这些东西一一放进水里,观察其结果。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材料再演示一遍,幼儿说出什么会溶解,什么不会溶解结束活动。

问题:目前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倡导“重视教学过程”,但对其理解不够全面,基本停留的第一层面上。究竟怎样才是真正地“即重视教学结果,又重视教学过程”呢?

笔者认为“重视教学过程”应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重视遵循幼儿学习的特点,提供机会让其主动地参与;二是重视幼儿在获得结果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和探究的方法,以及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方式;三是重视教学过程各要素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影响。从上述整个活动来看,幼儿比较积极主动的参与,忙得不停,也知道了可以溶于水和不可以溶于水的东西。但是我们不难从活动的过程看到教师的指导重点还是放在幼儿对知识性的结果的掌握上。如教师急于让幼儿知道糖和盐溶解与水的结果,要幼儿用勺搅拌以加快溶解的过程,而不是引导幼儿去观察糖和盐在水中由中间向四周逐步蔓延散开的现象。教师采用后一种方法就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幼儿的细心、耐心的观察品质,还可以培养一种求知的认真态度和探究结果的方法。因此,重视教学的过程,不能仅停留在让幼儿在外部形式上的“动”起来,还要注意外部形式向心理内部的转化,重视幼儿内在品质的形成。只要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过程各种因素对幼儿产生全面教育的整体影响。

“不要只重视教学结果,而不重视教学过程”的观念已得到幼教界的认同,并在实践中努力地去做。教师已重视了幼儿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为幼儿提供了较多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机会,,让幼儿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其实,过程和结果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两者都不可忽视。

另外,笔者认为还要注意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贴近幼儿生活,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过去的教育、学校同人的生活、经验、活动严重隔离,从根本上排斥了人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所具有的教育意义。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课程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作肤浅的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一切,在我为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别人、前人却可能是直接经验。应让幼儿利用已知,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究和学习。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教育就不但要保持个体经验,而且要提升个体经验,要将人类更广泛意义上的经验传授给幼儿,从而打通学习世界和生活世界、课程与生活之间的通路。还要注意教学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整体性影响,因为幼儿是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参与到活动过程中,不可能把其分成各自孤立的发展方面进行教育。从最简化的心理机能看,一个人的行动至少是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综合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对幼儿的影响也是综合性的整体影响。这也是我们在教学活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活动形式,幼儿园教学活动形式一般有三种:班级(大组)的、小组的和个别的。教师要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需要灵活地选择、使用。教师要用好适当的活动形式,先要清楚这种活动形式的教育作用是什么,是否适合所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是否适合幼儿活动的方式,不能单求形式,而不顾内容和效果。

结语:随着课改的深入,出现的问题还会很多。以上出现的种种观念与行为上的偏差,反映出一个新生事物必然要经历的复杂的过程。对此,我们既要正视困难与问题,又要在课程改革中积极探索、研究,指出改革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新问题,提出更多改进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课程改革的命运,更关系着一代学生的质量,我们要极己力而无遗憾也。

参考文献:《幼儿园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学设计——基本原理与方法》 五南图书出版 1955年


新课程教学现象分析-教师如何设计、组织、指导教学活动》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