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模版范例 > 正文

辩、变、做-让咱们的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1/1/3

辩、变、做-让咱们的思想品德课更精彩

新课程的实施就像一股春风为品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新开设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为小学生开辟了通向他们生活的渠道,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发展,特别有利于他们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但是由于新课程在我们农村小学正是起步实施初期,还未曾全面铺开,中高年级的教材还有待改新,如何使原教材与新课程理念进行有效衔接,把新课程理念转化到中高段年级的实际教学行为里面,努力提高中高段思品课的真正实效,是我们中高段德育工作者现阶段(过渡期)探索的方向。
辩一辩——激活情感意识
新课程下的品德课提倡通过课堂活动来让学生体悟,通过体悟来明白道理,这是新课程教法的走向。但这并不是说学生只要接连不断地参与活动就能达到体悟的目的。体悟是需要通过对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和活动结果的思考辩论来达到的。说到底,只有辩论的过程才是“悟”的过程,离开了辩论,也就无法体现“悟”。辩论活动是超越行为活动之上的一种精神活动。它并不关注于学生参与活动的频率有多高,活动的形式有多丰富,而是关注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有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这正是课堂活动区别于课外活动所不同的地方。所以体悟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体悟离不开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辩论思考。
一、辩在课始——文本对话的前奏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其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就要扩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范围与程度。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较高的认知基础和道德修养,更应积极利用好思想碰撞见真情的契机。在进入主题前就可以设计一些与文本有关联的生活化的选择题或辨析题让学生来谈一谈看法,这样能比较有效把学生引入课文主题,使之不知不觉间融入到其中,而不是被动式地接触课文。
例如在上《劳动不分贵贱》课始,我出示了一组写有各种职业名称的卡片,(如“教师”、“科学家”、“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医护人员”、“环卫工人”、“餐厅服务生”、“农民”……)让学生选择:“你希望以后从事哪种职业?”学生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脑力劳动或挣钱多的劳动。即而我提问“有些你们不屑的劳动会有谁来干呢?”、“劳动最光荣,难道这些劳动没有意义吗?”。呵!一石就足以激起千层浪,何况是连续的轰击呢!同学们的反应可热烈了。有拿社会上的见闻反驳的,有拿生活中父母的“实惠教育”论证的,有的早捷足先登拿课文内容辩论开了。这时的我,也许只有作个倾听者了。在辩论中进入课堂教学,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之后就可以自然地结合课文主题展开进一步学习明理。
二、辩在课中——文本与现实的碰撞
品德课首先讲究以“理”服人,所谓以“理”服人,不是说在宣扬各种美德时,向学生们灌输大道理;也不是利用教师的特殊地位,让学生牵强附会,如你所愿式地接受教材所希望达到的目标。“灌输式”的后果无外乎明理而不利于行,就是所谓的“说一套,做一套”。而是应该允许学生在道理面前有自己真实想法的流露,允许他们做出大胆的质疑,随时引导学生展开辩论。在生生辩论、师生辩论的唇枪舌战中,一步步靠近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而且最终是真正地信服。对学生来说,唯有对所学的内容深信不疑,才可能在实践中锲而不舍去实行,从而使认识转化为行为,并形成永久的信念。
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做一个诚实的人》,其间听到有的学生窃窃私语“诚实值几个钱?”、“老实人吃亏。”时,我没有简单地一语盖之,而是很平和地把他叫起,首先肯定他敢于质疑的好品质,接着又鼓励他大胆说出说“诚实值几个钱?”的理由。学生的看法是: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很多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这时又有几个学生举手示意赞同。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不敢长篇大论地“就书论理”了,而是把持正反观点的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随机辩论,我自然站在“诚实是美德”一方。经过当堂辩论,那几个持反对意见的学生终于放弃了他们原先的立论,倒向了我们一边。明白了:即便老实人吃亏也是是暂时的现象,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我相信,那些学生的转变是真诚的。可见,德育课不仅向学生宣扬美德、真理,同时也应鼓励学生们大胆向这些真理质疑,使他们真正地、心悦诚服地接受正确的观点,进而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
三、辩在课后——生活对话的演练
从某种意义上说,辩在课中的“辩”是接触道理时与现实有了冲突引发的争辩,是一种辩中明理式的争辩。而这里的争辩则是明了道理之后再进入生活实际,用此时此刻的眼光和判断力去评论生活的又一次深入争辩,是在具有一定道德理论意识之后,把它作为有力的论据来辩论现实生活中的种种表象。我觉得此“辩”可以让学生更进一步明白道理,从而也更明确地指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巴甫洛夫说“争辩是思想的最优触媒。”可见此环节的设计使课堂与生活有了再次的亲密接触,我把它称之为与生活对话的一次演练。 [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例如在学习《做事要有责任心》后,鉴于同学的实际体会不是很深,我引入了一篇美文,也可说是一个相关的案例吧!大意如此:某建筑公司的一位资深建筑师很快就要退休了,临退休前公司人手紧缺再三恳求他再接手一幢公寓楼的建造。建筑师的心思已不在于此,整个工程虽然如期完成,但质量可见一般。公司欢送建筑师的那一天,老总把一把钥匙交到他手中。感谢他这么多年来为公司做出的贡献,特以建筑师最后竣工 的公寓楼的一套公寓房作为对他的奖励。故事至此没了下文,可给看的人以深思。也算是狗尾续貂吧,我说“同学们能给这个故事的主人公设计一下下一步的生活情景吗?”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争辩,“建筑师一定后悔莫及,如果这幢楼是质量过硬的话,该是多么皆大欢喜的事呀!”“他应该当场向公司老总说明情况,退了那把钥匙。”“我觉得不光他应该退了钥匙,公司也不应该把这幢公寓房卖给消费者。”……这时我又客串了一回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那损失可就大了,要是我是那位建筑师,我可就……”还没等我说下文,早有同学义愤填膺了,“不行!不行……”不知不觉中,同学们深刻地领悟到:做事要有责任心,对别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别人、家庭、所处团体乃至整个社会的负责啊!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要时时、处处负起责任来。
四、辩在实践----良好行为的达成
前面的“辩”结合了课本,也结合了生活实际,在学生的导行上有了一定的作用。但感觉在“辩”了以后与学生自己的个人行为还有一定的距离。光说别人,我们自己呢?我们明了“理”,真正和自己的“行”结合了吗?就在我们自己眼皮子底下的生活现象,活生生的教材可不能错过,它可是最生活化的,容易让学生接受的东西。我觉得在前面的基础上有必要再引入非课堂式的行为辩论,也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的。思品学科的课堂不是简单的四十分,很多时候是发生在随时一刹那,我们的思品课就是进行时态了。
例如有一次,我发现班里好些同学挤在一处,热闹非凡。凑近一看,原来是徐彬在向同学们展示他的“开光笔”呢!一问,说是奶奶起了大早赶在曹山寺菩萨开光时为他求来的,对他学习有利,上面还刻有字呢。同学在一旁半是羡慕,半是好奇,当然也有不以为然的。徐彬则有些得意了。我马上抓住这个情节,组织学生展开了辩论——“开光笔”有助学习吗?结果大家认识到学习的进步、成功靠的是勤奋,靠的还是平时的积累。奶奶的愿望是好的,但我们不应迷信,要相信成功是凭自己的努力去取得。“开光笔”事件如此,另外的迷信行为也同样要不得。
变一变——活化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品德教育特别关注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可以说是思品学科一直追求的一个基本理念。我们的老师时常有这么一两句牢骚话“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说一套,做又是另一套。”“他对你说的还不一定认可呢!”确实,在课改的今天,在教材等因素还不及一步到位的同时,我们对以发生了改变的周围环境应有相应的认识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本的东西——教学内容,便可根据教师的能力所及、学生的接受程度、环境的可利用性做一些改变。一、 由远变近——评点新生事物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时代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反之,如果老是停留在课本上,“唯书是论”,把书上的内容讲得再深入透彻,也是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离生活远、离学生远的东西是学生最无意愿去尝试、接受的。特别是高年级的教材还没改新,有些道理的依托对象——课文比较老化,不适于引用,就有必要从时空上加以拉近。

例如上《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非典来临时,国际红十字会的及时援助;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纷纷声援战火中的国家;通过网络发布疑难杂症寻求良方,马上就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医学专家第一手救治资料;志愿者纷纷捐献骨髓,建立全球骨髓配对信息网站等材料。这些实例的引入,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更多的事实证明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变化的时代,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霸权主义,要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着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二、由大变小——在身边找榜样

思品学科的教材中有很多是榜样意义的教育,人物的身上往往都带着光圈。我曾听见一个学生的话,大意是“书本上的英雄我们生活中是很少见的,不然怎么会写成文章给我们学呢!普通人可没人写。”他们认为这样的人物是伟大,较大的人物面前学生感到的只是敬畏,甚至敬而远之。只有让学生觉得亲切的,贴近自己的人物才更有可信度。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实践能力的情况,对于他们的品德教育尚处在学会最起码的做人道理、养成初步的道德行为阶段,因此此类教育内容要适当进行由大变

辩、变、做-让咱们的思想品德课更精彩》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