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党建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气象局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3/9/2

气象局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

大步流星追太阳
——记市气象局原局长、大气探测工程师
古有夸父追日的神话传说,其执着精神流芳千古。而今,在西汉著名天文学家落下闳的故里,有一位观天测地30年仍孜孜不倦地记录着气象史的现代气象人,他就是市气象局原局长、现年55岁的大气探测工程师。
殚精竭虑谋发展
1979年1月,风华正茂的中专毕业回到家乡,立志让“天有不测风云”的古谚变为风云可测的现实。年轻的有着旺盛精力和火热工作激情,工作后几个月,单位修建办公楼,奉命到江油市水泥厂排队等候水泥指标,苦等2月终于将指标要到手。期间,除参加地面气象测报值班、报表制作和预审外,他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基建工作中。
1983年,因业绩突出,被评为全省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并光荣出席表彰大会。同年11月,被南充地区气象局任命为县站领导。80年代末期到,气象站和全国多数气象台站一样,远离城市,基础条件差、底子薄,气象部门事业经费极度紧张,上级预算一般要次年5月才能下达,找米下锅的窘况时常困扰着基层气象台站,保业务服务质量、人员工资、单位稳定成为基层气象台站领导肩上沉甸甸的3大任务。带领一班人一面开源节流,一面通过努力向服务要效益、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支持,弥补气象事业费不足。那时候,职工住房只有20多平方米,没有厨房,没有厕所。在经费异常紧张的情况下,争取上级主管部门支持,首先改善职工住宿条件,使每户职工住房面积从20多平方米增加到60多平方米,还新建了厨房和厕所,职工终于有了一个完整意义的家,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
在他担任县局领导期间,站上部队转业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人员年龄、知识老化严重,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深知基础业务工作重要性的尽管公务繁忙,仍然照常参加业务值班,承担地面气象观测、发报、报表预审、仪器维修检修等任务。在他的带领下,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单位业务质量保持稳定,服务效益不断提升、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在职工职称评聘、子女入学就业等方面,他总是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助解决。他出台优惠政策让年龄偏大、身体有病的同志上白天班,鼓励年轻同志值夜班。为此,年轻的常常值完夜班还未休息,又忙于参加市上的会议,奔忙于行政工作中。
气象观测资料是天气预报的基础,是参加全国气象资料交换的国家一级气象站,地位独特而重要。气象观测环境保护有着严格的要求。为大力促进古城旅游经济发展,1998年,市委、市政府计划在紧邻气象局测场南面的位置修建园林式国际桃园大酒店。以保护测场环境为己任,经实地勘测,提出了“将建设基础下降7米后才符合气象环境技术规定”的书面要求,与市政府和规划、建设部门以及业主单位先后协商4次,陷入僵局时,时任市政府办公室一位领导希望他退步,奉劝他说:“上级气象部门如果因此而撤你的职,市政府还无法解决你的职务吗?”不为所动,继续顽强地奔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条例》以及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为准则,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宣传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终于得到市委、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在下挖7米基础后,宾馆才得以开工建设,建筑物高度满足了探测环境保护要求。,国际桃园宾馆业主动工在气象局东面修建水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的敏锐地感觉到该建设可能影响测场环境,得知水塔设计高度为12.5米,一面立即向施工单位叫停,一面向市委、人大、政府领导宣传刚颁布实施的《气象法》有关要求,请求协调解决,同时向省、市气象局专题报告,引起省气象局高度关注,最终将水塔高度控制在6米以下。而今,在气象观测场极目四望,古城风貌尽收眼底。良好的探测环境受到国家、省气象局领导高度评价。
优质服务谱华章
为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带领服务人员走乡串村,进单位,入企业,足迹遍及的山山水水,为全市每个乡镇和有关市级服务部门建立气象服务专用信箱,成为各级领导指挥生产重要决策依据,其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
1994-1997年,市连年大旱,田地龟裂,塘堰干涸,人畜饮水困难。加强全市人影工作,建立高炮人工增雨作业点,亲自带领作业人员,驻守野外作业点,克服高温酷暑、蚊叮虫咬、生活不便等困难,抓住有利降雨时机多次开展人工增雨抗旱作业,有效缓解了旱情。
1996年1月17日,编写的《全市“八五”期间异常气候危害》在市农村工作刊物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当年该文获得南充市气象学会优秀论文。1997年春季,在全市农业研讨会上,作了《市春夏季气候评价及对策》专题发言,明确指出夏季将出现高温干旱,建议及早采取措施加强抗旱工作。果如预测趋势所言,当年,市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高温干旱,高温干旱期间,连续发布2次公告,提出对策建议,市委、市政府积极采取防御措施,避免了高温干旱带来更大损失。
优质服务赢得党委、政府高度评价,支持力度逐年增大。从气象局电力设施建设、121信息电话、9210卫星接收系统、人影作业指挥系统等方面加大了气象事业投入。地方政府投入由最初的1万元到后来的10多万元,成为南充市地方投入最多的县局。乡镇专业气象服务收入稳定在2万元以上。据统计,1990年到1998年,市政府投入地方气象事业费达50多万元。地方财力的支持和专业气象服务收益有力弥补了事业经费投入的不足,也为气象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支撑。
1986—,先后11次获得地面气象探测百班无错奖、2次获得250班无错奖,分别受到四川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表彰,被中国气象局授予“质量优秀测报员”。个人15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连续7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任职期间,单位曾连续6年获得四川省气象局重大天气预报优质奖,业务服务工作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42次。
观云测天父子兵
地面气象探测工作是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准确、及时是基本要求。长年累月,24小时昼夜值班守班,每天8次定时观测、编报、发报外,还要承担早上6—18时的航危报观测发报任务,和他的同事们就这样来来回回穿梭在值班室与观测场之间,记录风云变幻,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青春、汗水和智慧,成就人生理想。
50岁那年,从担任20年的局领导岗位退下来,凭自己的资历、贡献,自己完全可以象赋闲的地方部门领导那样坐在办公室作些轻松的工作,上级领导找他谈话时也透露了这样的想法,但老马坚持:“自己受党培养多年,又是气象科班毕业,不能得了政绩业绩而忘本,正好趁现在退下来了多为气象基础业务发展贡献余热。”在他的坚持下,最终选择了最艰苦的地面测报岗位。任免通知下发后10天内,就办理完所有交接手续,将与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联系工作的各种软硬件资料一一移交,亲自带领新班子逐一走访、汇报,为新班子的地方气象事业发展开拓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没有迟疑,没提要求,无官一身轻的老马又象往常一样拿着观测记录簿,走向了熟悉的观测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现代化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自动化探测设施设备、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广泛使用,新技术、新知识、新规范、新流程的学习运用,一刻也不能放松,老马又开始了新的创业。由于年龄偏大,视力减弱,行动不再那么便捷,观测场上,带着老花眼镜的老马风雨无阻。为了读准地温数据,经常要跪匍在踏凳上,艰难而执着的身影感染着站上的每一位职工。
,老马的孩子马瑞从西藏武警部队退役,经培训考核后子承父业,在市气象局从事地面气象探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孩子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很快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省气象局号召全省气象部门支援高原三州气象测报工作,想到孩子曾在西藏高原锻炼过,身体条件不错,应当积极响应党组织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接受锤炼,为气象事业发展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时值27岁的马瑞新婚2年余,还有不足2岁的女儿尚在襁褓,伊呀学语惹人怜爱。老马也不忍打搅儿子的幸福小家庭,但出于30年的气象情结、出于父亲对儿子成长的关怀和期待,老马向儿子谈了自己的想法,并提出自己和爱人来照顾孙子。马瑞后来说,在支援前夕和期间,和父亲聊了很多,但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七尺男儿,对家庭有责任,对社会更应有责任!”
9月—3月,马瑞同志克服了高原缺氧,气候恶劣以及1月中旬以来出现的石渠站有气象资料以来的罕见暴雪、低温天气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坚守测报岗位,在石渠站测报值班期间未发生任何差错,取得了连续2700多个基数无错情的好成绩,顺利完成了在四川省海报最高、极端气温最低、条件最艰苦的石渠县国家气象观测一级站的支援工作。
春节前夕,正在市开展春节慰问的四川省气象党组书记、局长赵广忠得知老马克服家庭困难动员孩子再次上高原支援工作的事迹后,连称“这是一个可敬的、明智的父亲”。
工作30年来,尽管离家只有25公里,从来没有回到老家与亲人过一次春节。1986年母亲病故,匆忙请了3天假,含泪处理完母亲的后事,又匆匆赶回站上投入工作。事过多年,老马依然对父母深怀愧疚。
谈起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老马乐呵呵地说:“年纪大了从事测报工作虽然比较辛苦,但比起当年担任县局领导时的工作量要小很多,压力更是减轻了不少,现在工作闲暇还能含饴弄孙,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已经很知足了。”
“气象人就是要有气象人的精神,是国家培养了我,是气象事业的发展成就了我,我理所当然也要只有多为国家为气象事业发展多做点事,这心里才踏实。”
在通往观测场的小路上,因为泰山一样厚重的信念支撑着追逐太阳的梦想,老马的步履格外从容、坚定。(刘江荣、程玉梅、张莹方)
后记:
50岁那年,在市气象局担任基层领导干部20年的同志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坐享其成,而是选择最艰苦的地面气象探测岗位,这一干就是好几年;,他克服家庭困难,动员自己的孩子到四川省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石渠县气象局支援工作长大半年。他用30年的实践,生动诠释了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的气象人精神;在他的身上,

气象局工程师先进事迹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