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党建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事迹材料范文 发布时间:2011/5/26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

杨善洲——满目青山夕照明

《人民日报》(1 9 9 7 1 0 2 1 四版)殷红

在云南保山,杨善洲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曾担任过8 年保山地委书记,离休之后没有按组织的安排迁居省城安享清福,而是回到贫困的家乡,带领一帮年轻人,九年如一日,在荒无人烟的大亮山上植树造林2.5 万多亩。

看起来,杨善洲像一位地地道道的老农:背微驼,脸色黧黑,双手粗糙,戴蓝帽子,穿蓝布中山装。7 0 岁的老人,笑起来很天真的样子。这位农民的儿子,当过7 年石匠。解放后,他先后担任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1977 年出任中共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身居领导岗位多年,淳朴的本色一点未改。有一次,他自己下乡,戴着草帽,穿着草鞋,找到乡政府,打听乡领导在哪里。乡秘书以为是一位老农,随便打发他说领导不在。杨善洲不着急,不气恼,自己进村转悠,了解了许多听汇报时听不到的真实情况。

杨善洲担任地委书记期间,家眷一个也不带进城,妻子一直生活在乡下,他自己在机关宿舍里只住一间屋子,三餐吃食堂。谈起往事,杨善洲说:“我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保山的干部说,老书记在任期间,两袖清风。

1988年,杨善洲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他决定回乡去绿化荒山:“家乡的林子前些年就快砍光了,水土流失,这样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怎么过?”

杨善洲回乡植树造林的决定,使很多人不理解。他妻子也不赞成:“那么大年纪了,树长成材你怕见不到了。在家里动动嘴吧。”杨善洲不为所动:“退下来不做件实事,日子一定难熬。”

施甸县的干部群众听说老书记要回乡植树造林,非常高兴。县里决定组建施甸大亮山林场,将姚关、酒房和旧城三个乡的8 万亩荒山和杂木林划归林场。云南省林业厅闻讯拨款5 0 万元以示支持,省财政厅给了50 万元作为流动资金。

1988年6月,杨善洲带着3 0 多名林场职工进驻大亮山,清理荒山,育苗,打塘,修林区简易公路,架高压电线路。第二年,他又发动六七百名农民上山植树。“满山都是人,那个轰轰烈烈哟!”杨善洲谈起当年的情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大亮山植树9 年,施甸县林业局每月补贴杨善洲70 元生活费。这点钱还不够他的伙食费。杨善洲和林场工人一起,大部分时间没肉吃,nayishi.com咸菜倒是腌了一二十缸。2.5 万亩挺拔的华山松慢慢长高了,杨善洲的头发也都变白了。松树从栽种到成熟起码要2 0 年。杨善洲相信他能看到一些松树长成材。

清晨6 时,山岚弥漫的时候,杨善洲又上山了。他在林子里仔细查看,修剪树枝,检查病虫害,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照顾着林子。望着满山的绿色,人们说:“老书记,您真的可以歇一歇了。”他却指着更远的山坡说:“还有3 万亩荒山呢!再造3 万亩人工林,我的愿望就实现了!”

杨善洲:献给家乡满山绿

消灭了宜林荒山,大亮山全都绿了,大森林一天天长高……从云南保山地委书记到山间的“竹叶帽书记”,如今的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他退休15年矢志不移造林绿化大亮山

撩开一帘夏日的细雨,云南西部施甸县大亮山丛林在雨雾中飘现,绿得深深浅浅。记者在大亮山下见到了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如今他是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顾问,人称“竹叶帽书记”。因为他像当地农民一样,雨季里总是头戴一顶乡间编织的竹叶帽。

我们紧紧握手的时候,杨善洲说:“我当年定下的目标实现了!”

地委书记退休上山造林去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度过了近15个春秋。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却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而大森林则一天天地长高了

1988年3月,时年61岁的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省委书记和省委组织部长先后和他谈话,告诉他,可以搬到省城昆明居住,还可以到省人大工作一段时间。杨善洲告诉省委书记:“退休以后干什么,我早就想好了。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森林,种树扶贫。”

退休后的第三天,杨善洲回到家乡施甸县姚关乡,在荒草茫茫的大亮山上组建“国社联营林场”,吃住都在山上。地委书记退休回乡造林惊动了滇西南,那年初秋,我也千里迢迢赶去,爬上大亮山,和杨善洲同吃同住,亲眼目睹他带领七八条汉子在荒山上挥汗种树。那时,窝棚附近山头上栽下的小树苗高不过膝盖。杨善洲送我下山时相约:“再过你来看看,那时候,整个大亮山都绿了!”

从此一别将近15年。这些年,杨善洲都是在大亮山度过的。当年挥手道别时,他的头发都是黑的,如今杨善洲76岁,满头飘雪,手里添了一根拐杖。他对我说:“当年你住的那个山上,树木已经四五米高了,林子密得进不去人了!”

杨善洲一手创建的林场现有职工35人,发展成施甸县最大的林场。他们造林5.5万亩,现在成林3万亩,幼树也长得郁郁葱葱。杨善洲种树种到第十年,在大亮山消灭了宜林荒山,整个施甸全县都消灭了宜林荒山。大山里的瓦窑村等村民看到林场干得好,自愿将他们拥有的山林入股。如今的大亮山林场成林和幼林面积7.2万亩,延绵南北30公里,大森林一天天长高。

“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栽树,山林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山林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烧柴问题;nayishi.com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拉上的电线通进了8个山村……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大亮山全都绿了,近几年杨善洲主要抓成、幼林抚育,一年中大半年住在山上。

杨善洲说:“这些年苦是苦累是累,绿满大亮山,辛苦我心甘。”

上世纪70年代前,由于几十年乱砍滥伐、山民取柴,起伏延绵的大亮山山光水枯,山民生活贫苦。杨善洲说,这其中也有他50年代当区领导时,指挥“大炼钢铁”砍去的山林,一想就心里不安。

如今,杨善洲最大的喜悦是,栽树,山林起来了,大亮山涌出充沛的山泉水,林场境内3000户农家1万多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他们把清澈的山泉接进了家,用上了免费的“自来水”。山林如此茂密,光是修理枝杈就解决了山民的烧柴问题。

林场修通了18公里山间道路,山民们从公路运出山货;林场拉上了电线,电线还通进8个山村,许多山民家买了电视机。电视让他们知道要科学耕田、要良种、要管理。来,大亮山地区的耕地粮食单产从100公斤提高到了250公斤。山民们收获了温饱,开始追求更加富足的生活。

杨善洲拉住我的手说:“你说,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

杨善洲说,15年生活在大亮山上,思想也有过波动。倒不是因为老鼠咬死过大片茶树,“紫荆泽兰”毒草缠死了400亩华山松。这还好办,补种上加强管理嘛。波动来自自己的想法,特别是种树,把大亮山种满了,我也问过自己,是不是可以松口气了?还有妻子和女儿们,她们都要我下山,她们怕我年过70岁了?艰辛的高山造林生活也在捶打年事渐高的杨善洲。1999年11月,手提砍刀修枝的杨善洲被林间青苔滑倒,一只手严重划伤,左腿粉碎性骨折。这曾严重打击了杨善洲的情绪,他回忆说:“那时我心急呀,觉得我恐怕再也上不了大亮山,看不到亲手栽起来的森林了!”

幸好,杨善洲恢复得不错,半年以后,他拄着拐杖又爬上了海拔多米的大亮山。遗憾的是,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但他也更离不开大亮山了。他发现,在下山养伤的半年多时间里,大亮山森林变得更美了!

女儿说:我们深深地敬爱父亲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说:“愧对我的妻子和女儿啊!过去长期在区、县、地岗位上工作,没有顾得上家里,没有尽到做丈夫和父亲的责任,欠下了永远还不清的债。现在,我每月的工资,主要都给她们。我也抽出一些时间关心她们。”

杨善洲的妻子张玉珍至今还是乡间农妇。15年前我访问过他们家,常年辛苦的田间劳作使妻子比杨善洲显老。那时杨善洲就告诉我,妻子“农转非”的报告都被他“压住了”。因为手下有不少局长、处长的妻子还没转,地委书记的妻子就不应该先转。

杨善洲有3个女儿,大女儿至今务农;二女儿在县城当小学教师;33岁的小女儿杨惠琴是保山烟草公司的普通员工。杨惠琴对父亲的记忆是:小时候nayishi.com父亲总是很晚回家,第二天早早就走了。我在保山上中学,也很少见到他。有一次我从姚关老家回保山,父亲明明一个人坐小车,也不让我搭公家的车,而是给钱让我坐公交车。那时我不理解父亲,现在也不完全理解,但是我们全家都敬爱父亲,知道他全心全意投入了工作。

杨善洲退休后决心上山造林,开始全家都反对,说他辛苦一辈子了,该休息了。但是见到他决心已定,就不再说什么,因为全家都认定父亲在做一桩高尚的事。

倒是1999年杨善洲在山上骨折,引发了全家争论,从母亲到女儿都劝杨善洲,骨头都摔断了,还不下山?何况山上已经栽满树了!杨善洲退休当林场“顾问”,林场每月发给他70元“顾问费”。摔成骨折了,发给他每月100元。杨惠琴说,这100元我来给你,你别上山了。结果被父亲教训了一顿:“我要钱做什么?我种树十几年,是为了每月100元钱吗?”

杨善洲本来没有手机,骨折住院治疗,才买了一个手机,为的是每天听到来自林场的消息。这时,妻子也到了经常要上医院的时候,杨善洲才同意用自己的小车护送,自付汽油费。

杨善洲终于可以自己走路了,他告诉小女儿,还要再上大亮山。女儿说:“那你就去吧,下山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父亲说:“你来大亮山吧,那里好看呀!”

今年“五一”节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汇编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