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县构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新格局总结

工作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0/9/7

县构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新格局总结

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培训机制
积极构建农村干部大培训工作新格局
泾阳县共有村级党组织231个,农村基层干部2889人,其中村两委会干部1342人,组一级干部1542人。近年来,泾阳县委在省、市组织部门的指导下,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按照大幅度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增强驾驭农村工作本领的要求,坚持“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建设三个体系,开拓四个创新”的思路,即:以打造一支带领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坚强领导集体为目标,突出农村干部思想建设和能力建设,狠抓组织领导、教育阵地、师资队伍三个体系建设,不断创新领导机制、教育内容、培训载体和教育方式,结合县情和农村实际,积极研究新情况,不断探索农村干部培训新路子,构建起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新格局。
一、完善领导机制,夯实培训责任,增强培训工作的目的性
农村基层干部是农村工作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来,特别是县十四次党代会以来,面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县委经过认真调研分析,认为泾阳是一个有着5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建设平安诚信富裕和谐新泾阳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而加强农村干部培训,提高他们驾驭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本领是促进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县委适时成立了农村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组织部牵头抓总,农工部、县党校、农林局、司法局等涉农部门参加,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农村干部培训的领导、协调和管理。,县委又积极唱响“大培训年”主旋律,并把农村干部培训纳入全县干部教育规划之中,制定了五年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提出“利用3年时间,把农村干部全部轮训一遍”的目标,保证了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同时还建立了分级培训制度,规定农村主要领导及其后备干部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培训,其他村组干部由乡镇党委负责培训,确保培训工作责任明确,长年不断线。建立完善了目标考核制度,将培训工作作为考核乡镇党委、相关部门及其领导履职情况的一项重要依据,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严罚重奖,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干部培训工作责任、目标、任务的落实。
二、着眼三个提高,拓展培训内容,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是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县委紧密结合全县改革发展实际和农村干部知识需求,坚持做到“三围绕、三提高”,不断拓展培训内容,增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一是围绕工作落实抓培训,着眼提高农村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执行能力。把党的理论成果和各级党委的重大部署作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引导农村干部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正确理解中央的大政方针和省市县委的工作部署及要求,催生干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去年以来,先后组织中央“一号文件”宣讲团、十七大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宣讲团、农村政策法律法规宣讲团等,深入16个乡镇231个村中,开展宣讲活动800多场次,培训农村党员干部群众20余万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干部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省市县委重大工作部署的理解力和执行力,增强了工作主动性,推动了农村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是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着眼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双带能力”。把现代农业科技、畜菜果管理等农业应用技术等方面知识作为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引导农村干部带头学科技,用科技,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支柱产业;把基层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教育培训的生动教材,引导农村干部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高驾驭农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社树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参加省上组织的培训后,深受启发,大胆采用“支部+协会”的方式,以党员会员为骨干,带领群众发展畜牧业和特色种植业,使众多的村民学到了致富技术,有效地推动了该村经济的发展。县委及时把这一经验在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上进行了介绍推广,目前全县在产业协会、奶牛养殖小区、中介组织等“新兴领域”建立党支部16个,有力地促进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助。
三是围绕解决现实问题抓培训,着眼提高农村干部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把研究解决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课题,引导农村干部发挥主观能动,大胆探索创新,推动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和谐发展。岳家坡村党支部探索出了“任村干部必须担任小组长三年以上,任村上主要干部必须担任村上其它干部三年以上,方能经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推选”的村干部培养选拔方式,2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村上的稳定发展。西王村党支部书记王强泰针对农村事务管理,总结出了一套系统科学的村务管理方法。他们的这些经验做法有效地推进提高了全县村级后备干部建设和农村事务规范化管理程度。
三、统筹教育资源,丰富培训载体,增强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工作中,县委坚持科学统筹各种教育资源,四面搭桥,八方借力,为构建农村干部大培训工作格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整合师资力量,建强教师队伍。采取“内部挖潜”和“广借外力”的办法,从各级党校、县乡党政领导中选聘理论水平高的人员为理论辅导教师,聘请农广校、科研院所、涉农部门和有关单位的专家为专业技术教师,选择优秀村干部、乡土拔尖人才为实用技能教师,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理论教员+技术专家+乡土人才”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目前,全县在册教师124人,其中理论辅导教师32人,科技、法律、经济等方面专家、技术人员64人,实用技能教师28人。
二是统筹教育机构,健全培训网络。按照“以县委党校为龙头,以乡镇党校为主体,以村级电教播放点为基点,以农广校、农技培训中心等为两翼”的培训机构网络建设思路,首先,大力加强县委党校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教学条件。在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育“c”级工作站的基础上,积极从大专院校毕业生、教育系统政教教师中招录优秀人员,充实党校师资队伍,壮大培训农村干部的教育骨干。县委党校现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12人。其次,从县管党费中给每个乡镇下拨1万元,全面加强并规范乡镇党校建设。进一步明确了乡镇党校建设的五项标准、八项制度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基层党员、农村干部、新型农民的四项主要职能,规定每月对农村干部至少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县委组织部派员参加,指导、监督,使乡镇党校的培训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第三,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为依托,积极建设村级电教播放点。坚持定期组织播放收看活动,通过收视党课教育、技术辅导、专题研讨、学习交流等形式开展教育培训。借助这一载体,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第四,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技培训中心等培训机构的作用。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优秀农村干部及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短期脱产培训和学历教育,已先后培训农村主要干部56人,其它干部162人,培训村级后备干部82人,其中37人已获得大专以上学历,94人获得中专学历。,县委又创办了“泾阳干部培训大讲堂”,定期精选课题,聘请省内知名专家举办专题讲座,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泾阳干部培训大讲堂”开讲以来,已举办《物权法》、《台海形势》等专题讲座5余期,培训农村干部1500多人次。
三是应用现代科技,丰富培训载体。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模式,切实把现代科技应用到农村干部教育培训中,大力开展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载体不断多元化。近年来,县委先后投资50多万元,为农村党组织配备电化教育器材382台(件),建成村级电化教育播放点349个;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建成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223个。全县农村党组织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培训活动,真正使其成为了向农村干部传播新知识、提供新方法、扩大新视野、倡导新理念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同时,积极开发网络、电视功能,常年在政府网站、党建网站开设农村工作交流平台,定期在电视台开办专家讲座,已举办讲座26期,有效扩大了农村干部培训工作的覆盖面和受众率,增强了培训工作的科学性。
四、坚持三个结合,改革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生动的教学方式是培训工作生命力的保证。在培训方式上,县委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坚持“三个结合”,即正面传授与典型交流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开阔视野与增长才干相结合,积极创新培训方式,改变过去一人主讲众人听的“灌输式”培训方法,综合采取召开研讨会、现场会、实地观摩、外出参观等培训形式,使培训方式实现了由“单一型”向“多元型”的转变。

,县委先后三次组织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赴江苏华西村、山东寿光村以及河南的南街村、鄢陵县花卉市场、双汇集团、商丘农贸市场考察学习,使农村干部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力,真正使培训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大力推行互动式交流和启发式教学,提倡研究式教学和案例式教学,尝试探索体验式教学法。县委先后依托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和龙泉麦秸沟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创建了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和干部培训实践基地,在惠丰奶牛养殖小区、金桥乳业养殖小区等地创建了农村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点10个,达到了“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效果,有效增强了培训工作的吸引力,促进了农村干部由被动受训到主动求学的转变。两年来,全县各级先后举办各类农村干部培训班462场次,培训农村基层干部4.2万余人次,极大地提高了农村干部驾驭农村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截至目前,全县奶牛存栏达到7万多头,蔬菜面积35.2万亩,果林面积17.5万亩。全县先后形成了以蔬菜、奶牛、生猪、苹果、红杏、梨枣、奶山羊、笼养鸡、水晶梨、农副产品加工等为支柱的专业村108个,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县构建农村干部培训工作新格局总结》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