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用于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丙泊酚是妇科无痛人流手术中最常用的全麻药,但丙泊酚镇痛作用弱,且注射部位疼痛。本研究观察丙泊酚分别复合舒芬太尼、利多卡因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要求停止妊娠的孕妇女400例,年龄在18~40岁,体重40~65kg,妊娠35~80d,无静脉全麻禁忌症。
1.2 麻醉方法 全部孕妇女术前禁食8h、禁饮4h以上,入室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鼻导管吸氧2L/min,开放静脉;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两组患者手术方法相同,年龄、体重、妊娠时间及人工流产手术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每组使用的丙泊酚200mg都加入利多卡因50mg。A组:2mg/kg丙泊酚于30秒内匀速静推;B组:丙泊酚静注前3分钟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ug/kg。若患者麻醉减浅出现四肢活动则追加丙泊酚0.5—1mg/kg至体动消失,若SPO2<92%,则面罩辅助呼吸。
1.3观察项目
术中监测MAP、HR、SPO2,记录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呼之睁眼,回答切题),术后宫缩痛及注射部位疼痛NRS评分(0为无痛,10为难以忍受的疼痛)。
1.4 统计分析
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MAP、HR、SPO2测定 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B组心率明显减慢,P<0.05, 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的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丙泊酚用量 B组丙泊酚用量(2.12±0.75)mg/kg 明显小于A组(3.35±0.83)mg/kg,清醒时间B组也明显小于A组。
2.3 术后宫缩痛及手部注射痛 A组明显大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无人流综合症发生。
3 讨论
人工流产手术作为门诊的短小手术,全麻下进行的手术就要求麻醉必需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苏醒快等特点,这样,这些要求停止妊娠的孕妇女才能在短时间完全苏醒,安全的离开医院。
丙泊酚就因为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苏醒快[1]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主要药物,并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它的缺点也较明显,即镇痛差,临床常用量下麻醉深度不够,镇痛不佳,术中出现肢动反应明显,需要单次或多次追加药物,才能完成手术;大剂量使用可产生明显的呼吸及循环功能抑制作用,临床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浅甚至暂停,而且有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针对丙泊酚镇痛差的这些特点,选用镇痛作用强的药物与之配伍,以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舒芬太尼是芬太尼N-4位取代的衍生物,是一种高选择性的阿片受体激动剂,是目前临床使用的最强的新型麻醉性镇痛药,其镇痛效果是芬太尼的5~10倍,镇痛时间约是芬太尼的2倍,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很小,脂溶性比芬太尼高2倍,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且安全范围大于芬太尼,因而静脉给药时更能增强镇痛效能[2,3]。临床表现为镇痛起效更快,效应更强,持续时间更长,手术应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及激素水平变化更小,呼吸抑制轻。而利多卡因的应用则可以避免注射部位疼痛。在本组病例中由于舒芬太尼的用量较少,以有一定的镇痛效果,但又不延长苏醒时间及引起呼吸抑制为宜,故注射部位疼痛仍然存在,加用利多卡因效果更好;丙泊酚、利多卡因合用舒芬太尼麻醉行人工流产术,与丙泊酚利多卡因组相比,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但麻醉效果更优,术中肢动明显减少,MAP、HR比较平稳,苏醒时间更快;术后宫缩痛及注射部位痛发生率降低,镇痛显著增强,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这可能与舒芬太尼的强镇痛作用,人流反应明显减轻有关;但该组还有少数孕妇女术中出现呼吸抑制作用,所以麻醉前务必备好吸氧管、面罩、麻醉机并确保供氧系统的正常,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舒芬太尼作为镇痛作用最强的阿片受体激动剂,与丙泊酚、利多卡因合用,在临床上是安全和有效的,是无痛人流麻醉方法的新选择。
参 考 文 献
[1]欧连春,韦天全,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无痛人流麻醉的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07,29(1):102-103.
[2]金昔陆,池志强.阿片受体激动剂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应用.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1999,16:1-5.
[3]王伟鹏,李立环.临床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8-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