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写作知识 > 正文

谋职文书写作要求

写作知识范文 发布时间:2011/1/12

谋职文书写作要求

学习要求:

本章介绍了常用谋职文书的特点与写作方法,学习过程中要重点掌握几种谋职文书的基本格式和具体写作要求,要注意不同体式的相互联系和区别性特征,结合本人实际进行写作练习,制作一套完整、规范的谋职文书。
一、重难点提示
(一)谋职文书概述
1.谋职文书的概念
谋职文书的概念
谋职文书,是用于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无业、待业人员求职,以及在职人员谋求转换职业和工作所使用的文书种类。
谋职文书的作用
一份成功的谋职文书能够帮助求职者向用人单位有效地推介自己,有助于寻求和比较顺利地获得理想的工作职位。可以说,写作一份成功的谋职文书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之路的良好开端。
(二)求职信
1.求职信的概念、特点
(1)求职信的概念
求职信是用来向用人单位表达求职意向的信函。
(2)求职信的特点
在谋职文书中,求职信属于主动性的求职文书。即求职人在并不一定清楚某用人单位是否需要招聘人工或者是否具备符合本人求职意愿的工作岗位的情况下,主动向用人单位递交或发出的求职请求。
这类求职文书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求职者常常同时向多家用人单位发出信函。
因此,这种求职方式如果使用有效,求职者通常占有一定的主动权,一旦多家用人单位发出聘用意向,求职者可以有较大的选择余地。
2.求职信的格式与基本内容
求职信同其他信函一样,通常不加标题,它的结构由称呼、正文、结尾、祝语、落款和附件几部分组成。
(1)称呼
主要写明收信人。应该要明确到具体的某人,而不能笼统地称呼“经理先生”或“负责人”。
(2)正文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对用人单位的认识和了解;
职位意向;
本人基本情况(更具体的内容可作为附件在简历中表述),特殊爱好和素养。自我介绍要侧重从自身素质将可能给用人单位带来那些好处,被聘用后自己能为用人单位作些什么等方面来谈。
(3)结尾
可以商量的语气表达希望前往拜访或打电话了解面试消息等愿望和请求。信末要说明自己的联系方式,如联系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个人网站、电子邮箱地址等等。
(4)祝词与落款
与其他信函一样,但要礼貌,不可过于随便。
(5)附件
是用来提供证明自己身份、经历、才能和业绩的材料,一般采用简历的形式比较合适,同时附加一些证明自己经历、才能和业绩的文字材料的复印件。复印材料要选用最重要、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不要贪多,过于芜杂,要按简历内容顺序整理好,便于查验。
3.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1)态度要谦恭
求职信是求职人用来向用人单位“求”职的。所以,通常情况下,求职者的语气要谦恭、礼貌,表述要得体,用语要亲切;对于迫切希望得到某个职位的求职者来说,在求职信中除了恭敬与礼貌外,在展示自身才能的同时,还应该表达一种恳切之情,力求以情感人,加深对方的印象。
(2)情况要真实
在求职信中所反映的个人面貌及其他相关情况应该做到十分真实,不得弄虚作假。要有什么说什么,表达要明确,不能有意使用模糊词句,模棱两可,闪烁其辞,更不能夸夸其谈。一般的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往往要通过面试,聘用员工还有试用期。如果求职者把并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标签贴在自己身上,迟早总要露馅,到头来徒增烦恼;甚至还会导致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品格产生怀疑,影响个人的发展前途。
(3)目标要明确
即求职目标意向要明确,一方面对自己希望获得什么职位要表达清楚,另一方面对于自身从事相关工作,履行相应职责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或特殊才能也应表述清楚。这样才有可能增强吸引力,帮助对方认识和了解自己,赢得信任,也才有利于顺利地获得心仪的职位。
目标定位要准确,不要过高,要恰如其分,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历相称。
只宜选取一个职位目标,不要一次选择多个职位。
(4)条理要清楚
要写好求职信,一定要事先把有关问题弄清楚。对用人单位和自身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脑子里对需要表达的内容先进行一番整理和排列,理清思路,然后按照求职信的基本格式娓娓道来,一气呵成。
(五)语言要简洁
语言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由于求职信的特殊目的以及它所针对的特殊对象,决定了求职信的语言与其他文体有所不同,必须作到十分简洁、文字表达朴实、通顺,不要使用修饰性词语,切忌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六)书写要端正,格式要规范,制作要朴素
不论手写还是打印,都必须注意基本格式,做到书面整洁、规范、清晰、悦目。求职信的制作要朴素、大方,不必过于修饰。
(三)应聘书
1.应聘书的概念、特点
(1)应聘书的概念
应聘书是指求职者根据用人单位发布的招聘人员的广告、通知和其他有关信息,有目的地表达求职意向的信函。
(2)应聘书的特点
应聘书与求职信是一个类型,但相对求职信而言,求职目标比较明确,对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和相关要求心中有数,减少了求职的盲目性,与此同时又增加了求职的被动性。
一般而言,求职者呈递应聘书时是有针对性地单独传递,不象求职书那样可以群发明显的针对性
写应聘书的目的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请求特定的工作职位,应聘的目标很明确。招聘材料中对拟聘员工的素质、条件要求交代十分清楚。应聘书就是围绕那些特定的条件和要求写作的,所以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应聘人对相关职位的要求心中有数,所以要针对求职的目标,揣摩读信人的要求和心理,把握书信的内容和语气。力求做到方向正确、内容集中,重点突出。
强烈的自荐性
应聘书的诉求对象是确定的,那就是用人单位的人事经理、部门负责人或是招聘信息材料中指定的联系人。求职者必须向这个确定的对象介绍、推荐自己,要使对方从信中了解自己,让对方觉得只有应聘书的主人才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信中往往围绕给定的招聘条件比较充分地介绍自己的基本素质和成绩,有的放矢地表明自己胜任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独特的个性特征
一个招聘职位的公布往往会得到许多求职者的响应,用人单位在一段时间内会收到一大批应聘书。应聘人只有通过应聘书展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对方的高度注意,才可能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因此,应聘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力避平庸,追求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化特征,给用人单位以独特而深刻的印象。
2.应聘书的基本格式和写作要求
应聘书和求职信一样属于书信体的谋职文书,两者的格式大体相同,在写法上基本相同。但应聘书的写作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称呼要十分明确
应聘书送达对象是已经知晓的特定人士,所以开头的呼语不能含含糊糊。
(2)语气要亲切
因为诉求对象明确,应聘书的语气应该像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似的,非常自然亲切。
(3)紧扣目标
应聘的目标明确,要求明确。应聘书的内容必须对应相关职位招聘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自身条件、能力和成绩中与特定条件相符的内容进行介绍。用诚恳的语言表明自己对目标职位的兴趣和认识,说明自己得到这个职位后可能做出的特别贡献,以此赢得用人单位的好感和认可。
(4)突出特长
要根据职位目标,通过分析,找准自己的优势条件,在应聘书中尽量展示自己的过人之处,扬长避短。只有超过其他应聘者,才有可能赢得先机。
(5)先行调查
写作应聘书之前,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应聘职位的有关情况以及用人单位的基本情况和招聘活动的有关细节进行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可能保证应聘书的针对性以及对职位认识的准确性,以免偏离方向。
(四)个人履历书
1.个人履历书的概念、特点
(1)个人履历书的概念
个人履历书是一种用作简要反映和记录个人基本面貌、学习、工作经历及相关成就的应用文书。个人履历书又可称个人简历或简历。
(2)个人履历书的特点
真实性
个人履历书简洁地记录和反映了一个人的成长、奋斗的历史。因此,它应当十分真实,不做夸张和修饰。
完整性
个人履历书要求非常清晰地勾画出一个人随时间流变而延伸的人生轨迹。一个人以往岁月乃至整个一生的教育背景、工作甚至个人生活的有关经历都要在其中得到比较全面的反映。
规范性
个人履历书通常用作党派团体、政府以及社会机构的组织、人事部门建立个人档案,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填写、收集和保存都非常严格、规范。这类个人履历书一般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定的书写要求,并且有组织地填写和移交。
用于谋职的个人履历书一般称简历(以下皆作“简历”)。
2.简历的主要内容
简历主要内容通常包括:
个人基本情况、求职目标、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所获奖励(荣誉)、(各类学校毕业生实习评价及职业资格认证)、兴趣特长等。
3.写作简历的基本方法
有时候简历只作为求职书和应聘书的附件使用,有时候简历又可以作为独立的求职文书呈递给用人单位;简历的写作方法,可与以前的相关内容互相参照。
(1)采用“所能+所为+所成+所欲”模式
简历是一个人真实情况的较全面的反映。所以一定要突出表现自己真实的能力、成就以及过去经历。 还要在简历中明确地表达你希望获得什么职位。即你能做什么(所能);做过什么(所为);有何成就(所成);想做什么(所欲)。
(2)求职目标定位要明确
简历有时候作为独立的谋职文书递交给用人单位。因此,职位目标定位要准确,表述要清楚,要有说服力。此外,如果有多个求职目标,还应该制作多份简历,根据不同的目标职位要求,通过不同的简历有所侧重地来表现自己。
(3)要做简短小结
作为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小结”中可以写上自己突出的几个优点,采取特别列举的方式置于简历的末尾。以引起用人单位注意,加深印象。
(4)简历要简短
简历以一张纸效果最好。如果求职者有很长的职业经历,可以考虑写出最近5-7年的经历或组织出一张最有说服力的简历,尽量容纳在一张纸上。
(5)简历要朴素、爽目
要过分注重简历的外在形式,但要做到清楚、悦目。可以套用一些现成的简历模板,也可以自行设计具有个性的简历,但在形式上不宜过分复杂。
简历一般使用计算机打印为宜。
谋职文书写作要求》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