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模版范例 > 正文

财政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2/11/26

财政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第2页

小,一般性转移支付对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目标来说远远不够,财政满足经济社会建设需求方面的保障功能还有待增强。三是财政管理还不够精细,财政支出的均衡性和资金使用效益仍需进一步提高,预算的规范性和约束力还需进一步强化,财政监管的触角、范围、力度还有待延伸、扩展和加强。四是政府性债务风险不断加大,由财政担保、贴息、兜底的各类重点项目建设贷款仍在不断增多,清理化解政府性债务工作十分紧迫和艰巨。五是财政队伍建设与新时期财政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财政工作时效和质量还有待加速与提高。对此,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不断深化改革,壮大财源,加快发展,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财政工作计划

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保持财政企稳向好势头,摆脱金融危机影响,加快财政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全年各项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必须振奋精神,迎难而上,团结拼搏,锐意进取。

(一)指导思想

全县财政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加大投资力度,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支持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重点社会事业投入,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狠抓增收节支,强化财政管理,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体制机制,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思路

紧紧围绕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确定的工作方针,积极贯彻执行县委、县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和总体工作部署,把财政工作的重心和工作重点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充分发挥财政的发展职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继续争取上级财政优惠政策和财力补助的扶持,为加快经济建设提供财力保障;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提高财政对公共服务领域的保障能力,推动社会事业的加快发展;积极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坚持依法行政,实施科学管理,提供最佳服务,创建高效运作机制,提高财政管理绩效。

(三)主要目标

,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5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80%;全县财政支出实现50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1%。财源建设加快,财政收入向又好又快的目标迈进;支农力度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保障能力增强,社会事业建设全面推进;改革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与发展驶入快车道;监督管理加强,依法理财水平全面提高。

(四)工作重点

为实现财政工作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县财政工作按照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原则,坚决贯彻县委、县人民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力支持发展,狠抓增收节支,深入推进改革,切实加强管理,强化公共保障为核心展开:

一是多措并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准确把握宏观经济走势,认真贯彻积极财政政策,落实各项扩大内需的财税措施,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积极争取中央、省、州资金支持,做好项目对接,加快关系全局的重点项目落实,确保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加快培植后续财源,以推进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服务于工业突破和招商引资,采取财政补助、贴息等方式,深化项目集聚、加快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集中力量培育一批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劲支撑和拉动作用的财源项目;继续完善以培育新增税收为重点的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财源培植的积极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支持融资、筹资平台建设,鼓励金融系统对我县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努力缓解我县经济发展的资金“瓶颈”制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贯彻落实资源税改革政策,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扩大城乡消费需求,贯彻落实鼓励消费的财税和收入分配政策,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增加对低收入群体补贴,全面实施家电下乡工程。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千方百计增加我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二是开源节流确保收入目标实现。强化税收的主体作用,坚持把依法治税、增加税收作为壮大财政实力、提高收入质量的关键环节,健全税源动态监控和增收激励约束机制,健全收入监控体系,形成收入预测、预警机制,实现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跟踪管理,严肃税收征管纪律,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拓宽财政增收渠道,在确保主体税种、主体税源收足收齐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地方税收增长潜力,努力为税收增长和财政增收多做贡献。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非税收入政策体系,推进非税收入分类规范管理,突出抓好资源环境有偿使用收入、土地收益等的征管,强化非税收入征管考核,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加强综合预算和专户管理,提高非税收入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加强国有资产和政府资源监管运营,完善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对土地、矿产、旅游景点等资源,实行招标拍卖,拓宽增收渠道,确保完成年度收入目标任务。

三是竭尽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发挥民生工程拉动内需、促进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双效应”,全力支持县委政府确定的民生工程建设、社会建设、基础建设和素质建设,着力建立健全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任务。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就业再就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继续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就业岗位补贴政策,推进建立促进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众再就业长效机制,加大投入支持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各项职业培训,提高就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生活****、医疗救助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继续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大廉租住房保障力度,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全力筹措配套资金。

四是统筹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寻求新突破和新发展。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较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农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明确投向重点,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支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项目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及时足额将各项涉农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积极性。支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机制上重点解决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问题,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在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下的土地流转,支持农村金融体系的创新,建立“一事一议”农村公益性建设新模式,全面推进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

五是坚持不懈深化财政改革。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大财政管理创新力度。增强预算完整性,完善综合预算制度,逐步将政府以行政权力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集中的社会资源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强化基本支出数据管理,项目支出预算实行项目库管理和滚动预算,细化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推行支出预算听证试点。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有效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适时试点推行使用“公务卡”,有效解决授权支付中提现过多、难以监督的问题,提高财政支付的透明度,完善支付管理方式。深化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制定非税收入考核管理办法,规范非税收入征收行为,逐步实施非税收入国库集中收缴,建立非税收入征收激励与约束机制。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行政府采购采、管分离,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快推进财税库银税收收入横向联网,建立健全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机制,防范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六是依法理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继续落实“五五”财政法制宣传教育规划,继续落实阳光政府“四项制度”,深入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努力推进依法理财进程。强化收支管理,坚持依法理财,加强税收征管,建立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坚持质量为上,规范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坚持绩效导向,把支出管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紧抓不放,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执行《预算法》,进一步规范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控制预算追加,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加强支出绩效考评,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工作,建立项目预评审制度,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强化绩效考评结果的运用,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约束力。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坚决制止各种铺张浪费。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制度,促进监督与管理融合,努力构建制度健全、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的财政监督新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着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全体财政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谋划能力、执行能力和自律能力,为推进科学理财、服务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

财政局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