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思想学习 > 正文

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

思想学习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7

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第2页

。 2、合作前要有适当的讲述。 为了提高效率和缩短宝贵的时间,可采用例子来增加讲述的清晰度,必要时在讲述结束前可向学生提问以确信他们理解了讲述的内容。如教学《热闹非凡的市场》这一课,教学“调查商品价格秘密”这一环节时,教师应讲清要求:(1)选择我们常用的或熟悉的商品进行调查;(2)记录每一种商品在不同商店里的价格(列出表格);(3)请组长记录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的发现,同时发现价格的秘密;(4)要求各组成员说说这个发现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由于环节多,学生记不住,就出示卡片帮助学生明确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这样,小组学习就能有条不紊的展开。当然,课型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也可适当灵活调整。 3、合作时要处理学生关系。 一般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采用异质性混合小组为多。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学优生出于小组荣誉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学优生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为了不使学困生变得胆小怯弱,避免学困生的被动性,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合作时要适时引导。 教师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无论在有组织的小组讨论中,还是在日常的学习交流中,教师都必须牢记引导者的职责,努力克服盲目的、无意义的教学行为。从而使学生更加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三、媒体因多而无用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品德教育教学过程,学生的阅读对象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而且有大量的有声读物、大量的动画、大量的视频资料。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源动力。现在的课堂教学,上课前教师总是不惜花费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结果常不理想: [现象] 1、“迷乱”了眼睛。 如今的思品课堂,尤其是一些公开课,似乎无课件不能成课。在许多运用多媒体的课堂上,教师忙的不亦乐乎:一会儿欣赏图片,一会儿播放卡通,一会儿进生活乐园,让人眼花缭乱。有位教师执教《农产品的家园》,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农村的风景,广阔的田野,四季生长着不同的农作物。这还不够,教师紧接着出示农民们劳动的场面和现代化机械在农业上地运用。同时教师又让学生欣赏各地不同的田园风光。整节课竟然没有板书,面对的都是漂亮的图象,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热闹的背后让我们不得不沉思,这样的多媒体的运用,使课堂被过多的信息充斥。由于受一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学生分不清教学的重点。这样的课不仅没起到强化刺激、巩固知识的效果,相反的,却使学生注意力分散,使教学流于形式。 2、“冲昏”了头脑 由于多媒体具有精美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许多教师很容易被课堂教学的这种“热闹”所蒙骗,认为是多媒体的运用产生了好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我来画棵家庭树”教学中是这样设计的:课始,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优美的画面,播放童谣“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爸爸的兄弟叫伯伯……”这样反复几遍。“苦心经营”的这个动人画面,仅仅是老师用作导入课的“工具”而已。事实上,三年级的小朋友不但早就会念这首儿歌,而且也知道这其中的关系和称呼。这种远离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媒体创设,又怎么能成为教育温床呢?学生又怎能产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呢?学生的主体意识又如何得到培养? [反思] 在倡导现代化教育的今天,无可否认,多媒体快速、生动、直观的效果给品德教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课堂教学中,使用适当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认真备好课显得非常关键。教师平时要注意学习,用好用熟现代教学手段,心中有底,教学时心才能不“虚”。教师在设计课件时,首先应明确使用该课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把这些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表达清楚;其次,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现代教学手段无论多么丰富、生动,也只能起辅助教学的作用。 [策略] 1、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使用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看教师演戏,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不是不可能的,这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的,作为教师首先应把握住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多媒体本是一种教学工具,教师不能只当“解说员”,而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2、投影屏幕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板书。 在《农产品的家园》教学中,老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已经脱开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首先是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有时会产生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教学艺术的动人之处,却因没有加到板书中去而生出许多遗憾。另外,好的板书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抬头一看,便对本节课的重点一目了然,运用多媒体是为了辅助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教学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唯一途径和手段,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去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地综合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 3.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会不忍割爱,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好。所以,我认为在品德教育中,适时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强调多媒体的作用,而是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如此我们的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最佳效果。四、 评价因赞而失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儿童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而不在于对学生品德与生活发展水平做出终结性的评定,更不是利用评价结果对儿童进行比较与分等。因此,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因此很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赞声一片: [现象] 1、过分的“表扬” 曾听过这样一节“我要向你学习”的公开课,教师课前做了一大堆小红花。上课时,先要学生说说自己的长处或说说别人的优点,每一个学生说一次,教师就夸奖“真聪明”、“真能干”等,同时还奖励一朵小红花。整个课堂掌声起伏,结果还未进入新课,大半盆小红花早已被发放完毕。教师只好歉意的说:“对不起,老师的小红花做少了,下节课再给你们补上。”学生听了很高兴。类似奖聪明星的课也层出不穷。 2、教师的“宣判” 听一位教师教学“嫉妒真的要不得”,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生说出了很多嫉妒的害处,教师脸上闪耀着兴奋和自豪。这时候,又有一个学生举手,教师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让他站起来回答,这位学生说:“老师,课本上是嫉妒,你写成妒忌了。”教师脸上顿时暗了下来,“哦”了一声,转过身把黑板上的题目改了。(可能因为公开课)这位老师忽然又想起了什么,说:“虽然平时上课不太积极,但是今天却很细心,我们表扬他。”学生听着老师的口令,机械的“啪啪啪”响了几声掌声,脸上也不知是什么表情坐下了。这位教师已经认识到激励评价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为自己实现新课程的一种点缀,而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的赞叹。在表扬的同时有一种“高高在上”的评判味:你平时学习是不认真的,今天也没有动脑筋。学生听后的感想如何呢?这种评价是不是一种“扼杀”呢?[反思] 首先、评价≠过分的表扬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质,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德育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也就需要适时的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但是,有的教师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认为课堂上不大张旗鼓的进行表扬奖励,就是与新的教育理念相违背,于是课堂上出现“好”声一片,不管学生的思考是否到位,也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有可取之处,便盲目的进行表扬与奖励。甚至有些教师片面的认为,只要对学生肯定了、表扬了、奖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其实表扬奖励也应有个“度”,千万不可滥用。如果学生只是答对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大大的给予奖励,这样的奖励就会丧失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超值的嘉奖会让孩子产生一种惰性,长此以往会让学生“迷失自我”。 其次、评价≠教师的宣判 受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对学生评价的权利也是操纵在教师手中。教师是“审判长”,该不该表扬,表扬谁都是由教师来宣布的。其他学生充其量是“陪审团”,他们的作用也只表现在教师授意下的“奉命鼓掌”。如今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旋律,那么我们就不
品德与社会新课堂教学中四种不良现象的透视与反思》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